帳內,隨著之後皇甫嵩以主將身份,嚴令諸將不得再有喧譁軍營者,並且下了死令,全軍轉攻賊首張角所在的廣宗縣城,這才將這番插曲平息。
公孫瓚望著面前的涼州少年,若是其他時候,胡封的樣子會讓他想起昔年的自己,讓他從而對胡封拍手稱讚。
可是現在,心中對其讚歎的同時,公孫瓚卻不能認同他,因為認同胡封,這就是在說明他恩師盧植當初所制定的策略是錯誤的,而朝廷治罪盧植是正確的,他們幽州軍此番在北方為大漢平定黃巾蛾賊之亂的大部分功勞,都將被他人分割,這無疑是公孫瓚所不能認同的。
當然,公孫瓚也明白,胡封說得對,其實無論皇甫嵩換不換董卓的策略,漢軍都有可以勝利,畢竟冀州的黃巾蛾賊,現如今最大的兩股就被漢軍圍困在廣宗、下曲陽二地。而且,這二地裡,可是盤踞著太平道黃巾蛾賊三大首領,“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張角,“地公將軍”張寶和“人公將軍”張粱三人。
只要滅了這最強三人組的勢力,群龍無首的太平道,最終只能淪為普通流民軍了,畢竟,讓漢軍忌憚太平道的就是張角三兄弟對於信徒的蠱惑,能讓他們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戰鬥力,這是很可怕的。
而沒有了張角三兄弟的信仰加持,明白太平道這個邪教背後的虛偽目的,就是太平道主力的信徒,也會因為失去信仰,失去大部分狂熱的戰鬥力。
只是,明明知道如此,但是漢軍卻屢番未能得逞,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盧植當時為主將,明白窮途末路的太平道會爆發出驚人戰鬥力的他,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畢竟,無論漢軍現在優勢如何大,但攻城者傷亡一定比守城的十餘萬黃巾蛾賊大。
盧植自然會選擇圍攻張角,待廣宗城內糧食用盡,城中的黃巾蛾賊,為了生存主動和漢軍野戰,從而可以用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代價。
不過,這一點,卻因為左豐陷害盧植一事,而最終失敗。
換到董卓,一方面為了保證涼州系兵將的權益,另一方面,他也知道盧植在廣宗的做法是對的,可是朝廷需要董卓快速結束戰事,所以董卓最終選擇捨棄廣宗縣,而圍攻城池守備相對更弱的下曲陽縣。
然而,換來的結果卻是兩月未克,這其中,固然也有下曲陽縣城的黃巾蛾賊,面對絕境所爆發出的強大的戰鬥力以外,同樣也有當時董卓麾下,實力最強大的依舊是漢軍幽州系的兵將的緣故。
這些人深恨董卓搶了盧植位置,並且要竊取他們的果實,轉而讓涼州繫上位,一直出工不出力,不肯為董卓賣命。
至於董卓麾下,身為客軍的涼州兵,縱然朝廷抽調了不少涼州的精兵悍將給他,可是實力上依舊不足,並且相對於一馬平川便可直入冀州的幽州軍,其他如幷州、司隸的精兵,明顯在數量上,因為路程遠近難行,和幽州兵不能比。
至於冀州本地的精兵大戟士,承平日久的冀州,州郡本身所擁有兵力就不多,也就是太平道起事,張角作亂,各郡縣才開始大肆募兵平賊,指望冀州本地能給董卓多少支援,也是不太可能。
因此,盧植、董卓二人都未能成功,但卻留下了讓得兩軍都不能和平合作的爛攤子。
當然,想到皇甫嵩昨日私下裡和他見面時,皇甫嵩所提的幾個條件,就讓公孫瓚動心,同樣,也讓幽州系的其他兵將動心,這也是他們今天一反兩日前常態,全部來兵營的原因。
皇甫嵩提了兩個條件,第一放棄董卓所改變的進攻策略,從而沿用盧植先前所用的先攻廣宗縣城的張角部;第二,戰事之後,幽州兵將會得到主要功勞,甚至其本人也會向皇帝和朝廷上書,為盧植求情,並且以他所平定太平道黃巾蛾賊的策略皆為盧植所獻,從而讓朝廷放出盧植。
這兩個條件,完全符合幽州系兵將的利益訴求,因此自然讓幽州系兵將高興,轉而讓失去了功勞的大部分涼州系兵將不滿了,甚至有的人竟然私下說出皇甫嵩是他們涼州人的叛徒。只是,以皇甫嵩以及皇甫家族在涼州的名望,涼州系兵將即使再不滿,也不敢違逆其意,出工不出力,最多也只能發發牢騷,挑起些事故而已。
也正是因此,才會讓原本對皇甫嵩態度相反的幽州人,現在對皇甫嵩的態度越發好,同時也讓原本應該對皇甫嵩態度,沒有太多敵視的涼州人,竟然生出不信服之意。
隨著皇甫嵩以主將的命令,嚴令軍中秩序後,帳內氣氛明顯有了軍營的樣子,皇甫嵩見此,這才轉頭對身邊的幾名文士模樣打扮的問道:“此事諸位如何看之?”
當下,便有一箇中年文士出列行禮道:“盧中郎之策,乃妙計也,然所需時日尚久,若如左豐之事,朝廷有變,亦難有成效也。”
這中年文士年紀在四旬上下,身量適中,臉容清瘦,五綹長鬚,目光奕奕有神,直透人心。此人伏泉認識,前番入營旁人將其介紹過,其乃冀州別駕從事沮授,魏郡廣平人,字子與。當初太平道張角發動叛亂時,安平、甘陵二王相繼被黃巾蛾賊俘擒,冀州大駭,刺史、太守、相國爭相逃亡,沮授見此卻是臨危不懼,率領勢力尚弱的州郡吏員官兵合力抗衡,屢施妙計與黃巾蛾賊周旋,才不使冀州盡落於那些黃巾蛾賊之手,此番卻是皇甫嵩聞其謀略之名,招入軍中問策破賊。
別駕,亦稱別駕從事史,別駕從事,簡稱“別駕”,自漢以來設定,為州刺史的佐官。與治中堪稱刺史的左膀右臂,尤以別駕權勢最重,號稱“任居刺史之半”,就是說這個職位相當於半個刺史。
能得別駕之職者,自非常人,伏泉初見沮授其人,也是帶著一股遺憾可惜而又敬佩的目光,看著這個智謀之士的。畢竟對於沮授,伏泉認為他可以說是河北最有氣節的義士,同樣,他也是一個堪與荀彧比肩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