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那海水由近至遠顏色漸深,在目力所及之處,與天空融為了一體。
放眼望去,無邊無際,和真正的大海也沒什麼區別,至少方皓是分辨不出來的。
三條與岸邊垂直的縱向長堤伸入海中,長堤兩側均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船隻停靠。
和玄界相比,這裡的碼頭和船隻就要遜色多了,不僅比較小,看上去還很破舊。最大的那一艘帆船,還及不上他曾坐過的三峽客輪的三分之一大小。
碼頭上有不少忙碌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沒有修為的本地土著,承擔著裝卸貨和搬運的工作。
也不知道是因為這個世界存在特殊的元氣,還是因為常年從事體力勞動的緣故,那些人的體格看上去都很健壯。
柳泉先生沒說到碼頭來有什麼明確的目的,方皓就隨意四處觀看,當作增長見識了。
其間他留意過幾次老師的神色,似乎是在尋找確認什麼。
心想,是和瑪代王國的事有關嗎?老師說要從西海北岸翻越阿什特山,該不會是準備乘船過去吧?
或者說,是要看看這裡有沒有和瑪代王國有關的勢力,以免走漏了風聲?
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如果是瞭解碼頭的情況,直接問漁夫隊長就行了,自己來看的效果未見得就好。
在碼頭漫無目的地溜達了半個多小時,方皓又跟著柳泉先生往回走。
這一次二人走得比較慢,遇到有意思的店鋪就停下來打量一番,就像是初來西海市的外地遊客。然後方皓就在這條西大街上,發現了一家五大隊黑店的分店。
這般磨磨蹭蹭地時走時停,直至柳泉先生身上的聯絡器收到了準備就緒的訊號,二人便不緊不慢地朝石塔下走去。
到了石塔跟前,柳泉先生走到一處無人使用的出水口,掬著水洗了下手,然後將一隻手伸到出水口裡面,片刻後又收了回來。
就這一伸手的工夫,已經釋放出了四十二個嵌著靈種阿飄進入到通水管道中。
隨即後退幾步,揹著手站在石塔邊上。
根據他們之前的推測,下蠱的人用的也是這個方法,將蛭王蠱從一個出水口一股腦放進去,控制著它們進入頂部的蓄水池,再分別進入各個通水管道中,下沉至距地面二十來米高的地方。
這樣一來,只要操控者不要離開石塔太遠,發現有異常情況後,立即讓蠱蟲蟄伏起來,維護水塔的人不管從上面還是下面,都無法查出問題。
柳泉先生也是如法炮製,並且一個人就幹了幾個人的活。
一眾阿飄逐一從蛭王蠱旁邊經過,蟲子對此全無反應,仍在不停地將產好的卵緩慢地釋放到水中。
除了一個阿飄留在這了裡,其餘的都進入了頂部的蓄水池,然後又分別進入了各個通水管道,來到蛭王蠱的旁邊。
柳泉先生這才發現,原來蛭王蠱不止四十二個,有的通水管道中竟然兩個甚至三個。
大概是放蠱的人對水塔中的管道結構不夠了解,互相的配合也不夠默契,因而就放多了一些,或是放重了之後又補了一些。
這也難怪,單論操作的精確性,蠱蟲是無法和靈種相比的。
前者智商很低,卻還保有一定的自主行為;後者則是精神力的延伸,和自身的手臂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