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卿免禮,賜座!”趙昺收拾乾淨回到院子裡,眾臣口稱萬歲齊齊施禮,一如朝上一般,沒有聖諭都在那站著呢,他落座後壓壓手道。
“謝陛下!”眾臣再次施禮後才一一坐下。
“這麼熱的天也不知給眾卿上些涼茶消暑,真是沒眼力見!”趙昺看看案几上都沒有上茶水,心道這幫人在操場上立了半天連口水都沒喝,別中了暑氣暈在這裡,扭臉對隨侍的侍衛道。
“臣等不敢!”大家都知道小皇帝在操場上比自己待的時間要長的多,且累的多,自己若是安心享用豈不太不識趣。
“不必客氣,今日有何要事見朕!”趙昺擺擺手讓眾人坐下,他對這些繁瑣的禮節並不感冒,可是這些人頑固不化也沒有辦法,不過卻總是無法適應,乾脆直接轉入話題地道。
“臣已尊聖明將洩露軍機的報探兩名,與其勾結的樞密院閣架一人及報商皆以通敵之罪斬於鬧事。另對各部和各衙進行了清查,共查實有與報商勾結的官員、胥吏共一十六人,以皆發配牢營,並抄沒家資入官!”劉黻首先稟告道,現在刑部尚書缺員,暫由其代管。
“報商的身份可查明,是否與蒙元有關係?”趙昺點點頭問道。
“稟陛下,臣命有司嚴加審訊,並親驗案卷,其中並未發現其與蒙元有關,只是個利慾薰心的瓊州府胥吏,為增加銷量將從樞密院收買的訊息篡改刊登,確無與敵有染!”劉黻回稟道。
“好,做的好,愛卿數日間便查清真相,且處置得當,朕心甚慰!”趙昺稱讚道。
“臣不敢居功,皆是陛下發現端倪才得以迅速查出洩露軍機之徒,臣慚愧!”劉黻施禮後退回原位道。
“臣恭賀陛下,此次徵北軍再報大捷!”查辦小報是陛下欽命,當然要首先稟告,隨後陸秀夫起身施禮稟道。
“哦,文相那邊又有好訊息傳回?”趙昺問道。
“稟陛下,徵北軍已經全部收縮到沿海諸港並建立起防線,據報此次隨軍撤離的百姓又近十萬人,昨日首批到瓊者便有萬餘人及戰利品三十餘船,後邊正陸續到港!”陸秀夫稟告道。
“居然有如此多的百姓投奔行朝,真是上天有德!”趙昺驚喜地道,這已經超過此前的預期,令他即興奮,又有些不安,搓搓手問道,“如此多的百姓湧入瓊州可有妥善安置之策?”
“稟陛下,此次歸朝的人數之多確實超過前時的預估,但瓊州雖地域狹小,人口卻一直不足,沿江河未開墾的荒地就尚有十數萬頃。安置歸朝百姓並無困難,只是耕牛、農資稍顯不足,尚需大量採購!”戶部尚書姚良臣起身言道。
“嗯,一定要會同各州縣將百姓安置好,所需物資儘快調撥到位,不足之數由戶部所屬各庫先行補足!”趙昺言道。
“是,陛下。臣已經擬定了條陳,報送中書省!”姚良臣回稟道。
“陸相,你儘快舉行堂議,商議審查完畢後報知於朕!”趙昺轉向陸秀夫道。
“臣遵命!”陸秀夫施禮道,“陛下,近日除廣南兩路隨軍前來的百姓外,亦有它處義士跨海來瓊勤王效力,其中有不少朝廷舊臣及名家大儒!”
“哦,都有何人到來?”趙昺又是一喜道。
“稟陛下,目前來瓊的有前禮部尚書王應麟,祖籍汴梁,南渡後遷居慶元府,歷事理宗、度宗及北狩帝三朝,其博學多才,曾靠上博學宏詞科。臨安淪陷後隱居鄉里開館授徒講授經史,聞知行朝遷瓊後屢敗敵軍便舉家前來侍君,以報君恩!”主管此事的吏部尚書陳仲微上前稟告道。
“另有胡三省歸朝,其寶佑年與陸相同科進士,其剛正不阿、不事諂媚,仕途坎坷。鹹淳三年應江淮制置使李庭芝之聘,任壽春府學教授,佐淮東幕府。之後,經考舉及格,改奉議郎,知江陵縣。鹹淳十年出任沿江制置司機宜文字,升朝奉郎。次年,改任賈似道幕僚,從軍江上。但與賈意見不合,凡有建議,賈概不採納。是年,賈似道督師蕪湖,二月大敗於呂港。宋軍潰散後,三省返寧海,自此長期匿於鄉里,隱居著書。”
“還有,浙江赤城書院堂長舒嶽祥令數十弟子前來;江浙儒學提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監祭酒、翰林侍講學士鄧文原,朱熹的三傳弟子熊禾,福安三賢之一的謝翔皆以到瓊!”陳仲微稟告道。
“嗯,這些人皆是我朝棟樑、一時才俊,一定要妥善安置,好生招待,待朕一有暇便親往探望!”趙昺點頭道。
“是,陛下。臣將他們先行安置於瓊臺驛館休整,等待安置!”陳仲微回稟道。
“陛下,前右相馬廷鸞挾長子業已在昨夜到瓊,暫且安置於臣府中!”這時陸秀夫又稟告道。
“哦,馬相也歸朝了?”應節嚴驚詫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