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荷明年七歲,這話還早呢!”人還小毛團子一點點,老伴兒也想的太遠。
“俞梅開年十二,得打聽著附近看看有沒有好人家。”
“讓俞有地自己操心。”俞老頭笑著說。
“老大一個大老爺們,他哪裡打聽去,要是再介紹一個讀書人,我們得仔細替她把關。”馬三面想起王有才就來氣。
“各人有各人的命。你別老氣王有才,俞有麗自己也不是個好東西。”
夫妻倆想起看著長大的小女兒,都不說話了。
臘月十五,趙傢俬塾正式放假,成文把裁好的兩米紅紙給俞有地一百副。
俞荷旁邊幫忙磨墨,成城拿出他們這一年整理的對聯,給俞有地看著寫。
成義把金箔粉按比例新增到磨好的墨汁裡。
俞梅和龍龍合力抬著一盆炭火,放在俞有地腳邊,搬個小板凳烤火,笸籮拿剪刀兩個人學著剪窗花。
李二孃唐大丫趙娟抱著小蘭花,在馬三面房間裡烤火,臘月忌針線,她們就合作用棉花紡線,自己織布,準備開年用辣蓼草染成藍布,給全家人做衣裳。
“明年留下的兩畝地,我們種棉花和洋芋。這都是好東西。”
“娘,還有玉米呢?”
“玉米種田裡,好灌溉。”
唐大丫放心了。
“阿孃,我大姐今年買地栽桑樹,明年在趙村要養蠶。”趙娟說的大姐就是趙德花。
“繡花生意怎麼樣?”馬三面隨口問道,俞梅現繡工見長,只是人懈怠了,沒有剛開始勤快。
“很好。每家每戶都能得錢。”具體是真不知道,不過看村裡人的熱乎勁兒,收入應該不錯。
“後院那一畝地我們買了,開春趙村有剩的桑樹,你讓親家聯系我們。灰土梁砍了樹的地方,留了椒樹,整理一下也能種點桑樹。”
護了二十來年的大樹砍的七七八八,再把草挖一挖,正好種桑樹。
午飯時候,俞有地放下筆,跺跺腳,今天一早上他寫了60副,下午再趕出來40就算完工。
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他準備抄一套“四書”,等開學再找時間抄一遍“五經”。
“阿爹,快吃飯,阿孃做的臊子面。”俞荷給俞有地把碗端到手裡。
“你也快去吃飯。”俞有地坐在火爐邊烤火,笑著說。
“我馬上去。”俞荷笑著跑了。
下午,俞荷在爺奶屋裡湊熱鬧,睡了一頓午覺起來,看大家搓棉花紡線。
俞老頭正屋樂呵呵看著兒子孫子們寫字,幫忙把寫好的對聯按照大小順序疊好,收好。
成義成城把家裡的桌子都搬來,大家一起寫對聯和福字。
“阿奶,晚上我們包餃子吧。”俞荷出去上廁所,回來說。
“包什麼餡兒?”李二孃起來,伸了伸懶腰,這一天到晚的坐著也不行,“洋芋要下地窖去取。”
“蒜苗洋芋,蔥炒雞蛋,再用壇子肉包個蘿蔔餡兒的肉餃子。”俞荷說著下床穿鞋,廚房拿盆,叫上龍龍幫忙下地窖取洋芋蘿蔔白菜。
“把東西收一收,都去廚房包餃子。”馬三面命令道,哪能一天都紡線,腿都坐麻了。
“我去後院拔點蔥。”唐大丫急著去上廁所,還不忘拿盆。
李二孃去拔的蔥和香菜,今年蒜苗種的遲,可以割著吃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