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算是這樣,大多數人還是夠不上這條件。
這個年代農村普遍不重視教育,要不是孩子聰明,自己願意讀,當爹孃的自己又不懂,有的甚至還給孩子扯後腿,覺得讀書沒啥用。
要不是大學畢業直接安排工作,恐怕都沒那麼多人讓孩子念書。
夏家可是石峰村的夏家,夏家姑娘嫁的還是同村的沈家,這麼一來,加上沈家的,夏家的親戚就更多了。
有些夏母也實在是招架不住。
就比如說,沈家的一些親戚。
夏母不止一次跟自己的好閨蜜沈母吐槽。
“你們家那個什麼親戚,知道當年對咱家冷眼旁觀,不好意思求到你頭上,怎麼好意思求到我頭上?”
“我是誰啊?我跟你好得穿一條褲子的!”
沈母聽了笑得腰都直不起來!
夏大丫頭,她的三兒媳,實在是太爭氣了!
但底下嘚瑟歸嘚瑟,兩個當孃的對外還是統一口徑:
這是咱閨女自己爭氣。
孩子在外面讀書搞事業,咱當孃的也不懂啊。
因為不懂就不摻和了,你們想讓自家孩子去上班,自己帶著孩子找孩子去,她說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做生意又不是開玩笑扮家家酒。
被兩個當孃的統一口徑拒絕了。
石峰村的村民就明白了。
想走後門是行不通了。
於是老老實實地帶著孩子去找夏可晴面試。
夏可晴還真就面試了幾個可用的人才。
畢竟廠裡確實是要招人的。
只要有能力,就算是同村的又有什麼關系?
不管是沈家還是夏家的根都在村裡。
老一輩是輕易不肯離開故土的。
所以也沒必要把關系搞得那麼僵。
但自家人都不可能去當大爺,外人就更不可能了。
不得不說,這個年過地肯定是有滋有味的。
就是過完年,夏可欣要提前回學校去,夏母就忍不住嘮叨,“你看看她,哪裡還有一點閨女的樣子?頭發都剪掉了,愣是給弄得跟個假小子似的。”
夏可晴聽了就忍不住看妹妹。
還真別說!
夏可晴姐弟三人長得很像。
夏志傑呢,今年已經十六了,進入了青春期的男孩子一下子就進入了猛漲期,不僅個子猛漲,臉上還長滿了青春痘。
夏目也是一點都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