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那麼破費。”杜錦寧擺手道,“這個就可以了。”
“嘿,你別跟我客氣,醉仙樓是我們關家的產業,去那兒吃頓飯我還是請得起的。”關嘉澤得意地道。
“哦?”杜錦寧眼睛一亮,心裡便有了計較。不過她也沒提,跟兩人一起吃完飯,便告辭了。
她沒有回家,而是去了一趟市場,想看看市場裡有什麼菜賣。明日要請客,她得在飯菜上把把關,免得陳氏捨不得銀子,整治得太過寒酸。她們家雖說沒錢,但既然要請客,總得有點誠意方好。
市場最熱鬧的時間是上午,許多附近的鄉下人過來賣菜,到得午時就賣得差不多。只有那些住在山裡的獵人才會晚來,這時候來買獵物最合適。但獵物不是天天能遇上的,得看運氣。
還好,杜錦寧運氣不錯,在市場逛了一圈,就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揹著山雞野兔,正東張西望地找尋賣東西的位置。
杜錦寧並不瞭解物價,此時也沒處打聽去。不過她能賺錢,也不在乎貴了幾文還是便宜了幾文,聽得那男子說三隻山雞兩隻兔子一共要九十八文,她也沒還價,直接就買下了。
提著野味從市場裡出來,遇見有人牽了山羊來賣,她又買了一公一母兩隻山羊,花了一兩五錢銀子。想了想,她又買了點茶葉。
回到家裡,陳氏看到她買的這些東西,責怪道:“怎的買這麼多?這得花多少錢?”
“羊是買來養的。我看後山上就有草,每日割些草,就能養大。待生了小羊羔,養大了就能賣錢;而且羊奶最是滋補,咱們一家人的身體都虧得慌,需得補補才成。”杜錦寧道。
她可不是陳氏,只知道死種田。種田是發不了家的,還得從別的方面著手。養殖、種經濟作物,都是農人們發家致富的路子。如今分家出來了,她們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陳氏到底也識得字念過書,有幾分見識。聽杜錦寧這麼一說,她便也贊同:“確實得養些牲畜。”杜錦寧從小就虧得慌,是吃玉米糊糊長大的,十歲了還跟人家八歲的孩子差不多。往後唸書費神,也確實需要補補。
杜方蕙以前在杜家就是專管養殖的,看到兩隻羊十分高興,提了一隻竹筐便拉著杜方苓上山割草去了。
陳氏和杜方菲則去整治野雞和兔子。
“娘,野雞一隻跟野菌燉湯,另兩隻紅燒;兔子明日割些肥肉回來,也一起紅燒。”杜錦寧吩咐道,想想不放心,又去廚房裡檢查了一遍調料。做豆乾的香料和醬油還有,明日再讓陳氏買些糖酸,家裡的調料便齊全了。
陳氏也知道自家能過這樣的日子,多虧了關樂和等人的幫助,而且往後杜錦寧還得在書院裡唸書,也需得那些人的照應。因此雖心疼銀錢,卻也知道輕重,第二日照著杜錦寧的吩咐,買了幾斤豬肉和羊肉,又買了兩隻鴨子回來,依著杜錦寧所說的方法烹煮了。
她做菜的手藝本就不錯,再經杜錦寧的指點,三桌菜餚讓她做得色香味俱全。
桌椅杜家是不夠的,杜錦寧又去董大成家和另一個鄰居家借了一些。董大成家就不說了,另一家鄰居見得杜家直接送了一碗做好的肉菜過來,自然十分樂意借桌椅。
上午午初時分,杜錦寧正在廚房裡指揮陳氏和杜方菲做菜,就聽院外一聲叫:“杜錦寧。”卻是關嘉澤的聲音。
她連忙迎了出去,便見關樂和、袁修竹、齊伯昆、黃澄明領著齊慕遠、關嘉澤連袂而來。她趕緊上前見禮,將一群人往屋裡讓。杜方蕙早在陳氏的吩咐下泡了茶水出來待客。
陳氏趁杜錦寧出來的功夫,問道:“里正和你伯祖父怎的還不來?這菜都做好了。”
杜錦寧也是疑惑。
杜寅生且不說,章光義那人她自認還是看得透的。那是個雖心地不錯卻也不失心機的人,還有一顆向上爬的野心。今天明知她除了請他們之外,還會請關樂和等書院的山長和先生,章光義應該早早就到這裡、以免失禮才對。怎麼這時候還沒到?
她正想讓陳氏稍等等,便見門外竄進來一個七八歲的小子,嘴裡叫道:“杜錦寧,你家來客了。”卻是董大成的小兒子董文清,早上借東西的時候見過的。
“應該是里正他們來了。”杜錦寧忙迎了出去。
走到院門口,便見到章光義帶著章鴻文,杜寅生領著杜雲昌站在門口。而在他們身後還站著兩個人,一個是杜辰生,一個是杜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