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複雜的。
天底下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方式可以滿足所有孩子的教育需求。
邵興旺畢竟年輕,自己對於教育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還都不夠深入。因此,即便是一篇發表了的教育隨筆,也不能完全適應於趙長興。
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邵興旺心想:改變趙長興,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一學期的時間,轉眼就逝去了。當邵興旺在全班同學面前宣讀成績時,還是忍不住故意跳開了趙長興的名字。
“老師,你怎麼不讀趙長興的成績?”一男生問道。
“他才考了四十五分,老師給他留點面子唄!”另一男生答道。
“多嘴!”邵興旺瞪了他一眼。
突然,安靜的教室傳出了令人心碎的哭泣聲。
趙長興趴在桌子上哭了,但卻把另一些同學逗得“嘿嘿”笑了起來。
邵興旺能想象得到趙長興的自尊又一次受到了打擊。看到這個可憐的孩子,想到那個不幸的家庭,他的話幾乎是對那些發笑的孩子喊出來的:“你們中有哪一個出生後就沒見過父親?你們中有哪一個七歲就失去了母親?你們中有哪一個從七歲起就自己做飯,洗衣,照顧多病的奶奶?你們中有哪一個考試成績一次進步二十多分的?沒有!沒有!沒——”
邵興旺講不下去了,他自己的眼淚先從眼眶裡湧了出來,滾落到了成績單上。很快,班級裡的幾個女生就開始抽噎,接著是全班同學的失聲痛苦。
這件事情在家長中引起了很大反響。邵興旺發現,這些生活在城市裡的產業工人,很少關心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但這次卻是個例外。
當家委會主任高原的母親帶著幾位家委會的成員,走進趙長興那個寒酸的家庭後,還是被震驚到了,大家沒有想到,這個城市的家庭竟然如此貧困,真的就像成語裡說的那樣,家徒四壁,或者叫一貧如洗。
從走進那個樓道,高原母親和另外兩個家長就看到了堆放在樓道的廢舊報紙,塑膠瓶子和廢舊包裝盒。
趙長興的奶奶是一位拾荒老人。果然,高原母親敲開那個破爛的防盜門時,一股濃濃的的垃圾味道迎面而來。
家裡除了睡覺的床外,客廳、臥室、陽臺,包括趙長興的床下,都堆著奶奶從外面撿來的廢舊物品。
高原母親是廠醫院的醫生,高原父親是一位高階工程師,家裡條件要比一般家庭的人更好些。
當天,高原母親就動用高原爸爸的關係,將趙長興家裡家外所有的廢舊物品,以高出兩倍的收購價格出售給了廢品收購站。
邵興旺當然知道,這廢品收購站的老闆遞到趙長興奶奶手裡的錢,大部分是家長和老師捐的善款,邵興旺和家長們覺得這樣做,更能維護一個老人和孩子的自尊心。
邵興旺拿出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與家委會其他家長所捐的善款一起,請裝修工將趙長興的家進行了粉刷,損壞的牆面,漏水的廚房和衛生間進行了改造和修理。徹底清理乾淨了進屋時聞到的腐臭和發黴的味道。剩下的錢,又購置了新的餐桌(不吃飯的時候當書桌用),為趙長興和奶奶賣了新的床上用品,幾件過年時候穿的新衣服。
春季學期來了,趙長興年長了一歲。在老師同學和家長們的幫助下,趙長興已經完全融進了這個班級體中。
趙長興終於變得開朗活潑了,與同學們的關係也變得融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