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老黨員啊!覺悟比群眾高啊!”丁惟實說。
“受黨教育這麼多年,我確實覺得自己昇華了。作為一名老黨員,我為此感到無上的光榮。”邵興旺說。
邵家棚村的學校建起來了,勵志獎學金也設立了。三個村子拆遷後,騰出了大片的土地,農業開始施行機械化種植。三個村子的人都集中到了鎮上,政府給每家每戶按照統一的樣子和標準,建設了三層小洋樓,還帶有地下車庫。雖然每一層面積都不大,但家家門前有小菜園,後院有小花園,比城裡人住的樓房洋氣得多,也舒服得多。
為方便照顧老人,邵興旺和荷花把線團的父母接到了家裡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了一起。
趙雨荷的父親仍舊跟著二姐過。
韓鑫和戚寡婦結婚後,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現在孩子已經上了學。荷花兌現了承諾,把拆遷款的一部分給韓鑫,韓鑫和戚寡婦又從中拿出了五十萬,捐給了學校的基金會。
韓鑫說,狗子和他的女人能拿出五百萬設立獎學金,他和他的女人拿五十萬,也不算什麼。
除了韓鑫和戚寡婦,三個村的拆遷戶們大多數人家都給基金會捐了款。有捐三萬的,有捐五萬的,有捐八萬的,還有捐十萬的,除了狗子和他的女人,最大的一筆也就是韓鑫和戚寡婦捐的五十萬。從此,韓鑫和戚寡婦的良好口碑在整個鎮上建立了起來。狗子和他的女人設立的勵志獎學金增長到了近一千萬。
有了錢,老師們的收入有了保障,再沒有一個鄉村教師因為收入問題離開這裡,部分像邵興旺一樣從家鄉走出去的人,又漸漸地回流到了學校,回到了家鄉。
邵興旺他們還從大學招聘了一批優秀的碩士研究生到學校任教,老中青三代教師形成了良好的梯隊。在狗子的有生之年,學校將健康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一晃又是三年。
三十,狗子和他的女人荷花正在新灃縣的家裡團聚,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正在一起包餃子,吃團圓飯。
門鈴響了,邵謙誠去開門,進來的人是韓鑫和戚寡婦。韓鑫提著酒來給曾經的老丈人拜年。
“喝下這杯酒,以前的不愉快就都讓它過去吧!”狗子提議。
“讓它過去,我們大家都向前看。”狗子的老丈人說。
“我相信,過好每一天!”坐在輪椅上的霍前程說。
“為明天干杯,為幸福的生活幹杯!”荷花說。
“乾杯,爸,叔!”韓鑫說。
“乾杯,荷花姐!狗子哥!”戚寡婦說。
“乾杯!”
“乾杯!”
咚——窗外的煙花放了起來。
“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好!”
“霹靂吧啦!”
“霹靂吧啦!”
孩子們在院子裡點燃了辭舊迎新的鞭炮。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