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穿過浮雲,天空被溫暖的陽光照耀,可在朝日山頂卻是一派寒冷之象,只見姜少白右手舉著寒槍,右手持著冰盾,渾身散發出一股冷冽的寒風勁氣,讓圍觀的學員們身體感到陣陣冷顫,禁不住縮了縮身子,雙臂緊抱,保留身體的餘溫。
楊名舉劍,站在姜少白的面前,迎面襲來的寒冷,讓少年臉頰逐漸籠罩起一層蒼白的冰霜,旋即,寒冷刺骨。楊名只得運轉龍源脈,加速體內武耀的流動,利用武耀產生的溫度,皆以禦寒。
兩人相互對峙,都沒有選擇急於出手,而是靜觀其變,細細觀察對方的態勢,好尋找突破之處。大約一分鐘之後,楊名的身體漸漸支撐不住嚴寒的襲擊,再加上靜觀了許久,也沒有發現姜少白有何破綻,對方就像是一尊冰雪雕像,他的臉龐是一種近乎凝固般的冷漠,沒有任何表情,身體更是一動不動,唯有一雙漆黑的眼瞳,炯炯發亮,表明他是個活人,而非雕像。
無奈,楊名只得先出手,要不然,再這樣靜觀下去,自己就要被凍成冰雕了。
楊名挑起劍,腳踏地面,身形猶如一陣疾風,迅速向姜少白衝刺而出,少年的右腳剛剛踏出之後,身形便是化為模糊的殘影,以圍觀之人肉眼難辨的速度,頃刻間便是逼近了姜少白的身前。
少年故意試了一個虛招,他假意揮劍直刺,從正面刺向姜少白的咽喉,實則,當他近身之後,劍鋒陡轉,楊名身體急速轉側,繞到姜少白的右側,從右邊方向朝姜少白的脖頸刺了下去。
少年的劍勢十分刁鑽,而且迅如雷電,可是,奈何姜少白的眼光更快一步,當楊名劍鋒陡轉之時,姜少白便已經看穿了楊名的攻擊手段,並預料到他會從自己的右側發起攻擊,因為他右邊手舉得是寒槍,防禦薄弱,而左邊手舉得是冰盾,防禦要強。
姜少白眼疾手快,左手迅速舉盾過來,擋住了楊名從右側刺來的劍鋒。
“鐙!”
劍尖刺在冰盾之上,發出十分尖銳的鳴聲,比起金屬的撞擊聲更為犀利。冰盾竟然擋住了楊名的刺擊!
“呼,好硬啊。”一股強烈的堅硬感透過劍身傳遞到了楊名的手臂上,就像是撞在了一塊厚鐵上,這硬度絲毫不輸於高立的“萬夫盾”。
楊名曾與高立的“萬夫盾”交戰過,憑著先前對戰的經驗,楊名繼續揮劍刺下,體內武耀經由龍源脈急速流轉,匯於劍刃之內,劍尖光芒大盛,如耀眼之星辰一點,少年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對準冰盾的一點處,連續刺擊。
“叮叮叮……”
以最鋒利的尖,連續刺擊,而且每一刺都越加銳利,勢力更強。這可以說是“逆鱗刺”的活用,逆鱗刺,原本連續三刺,分別刺向敵人不同的致命之處,而現在,連續三刺卻是刺刺擊中一點,仿若是水滴石穿。
姜少白察覺到了楊名的企圖,可是他卻不加阻止,反而任由楊名繼續刺擊。
因為,姜少白的冰盾除了堅硬之外,還有另一個強勢之處,那就是“極寒”,極寒之氣迅速漫延到了劍尖之上,然後侵入進劍刃之內,頃刻間,與冰盾接觸的劍尖部分便是凝結上了一層寒冰,就像是給劍刃帶了一個“冰套”,令劍刃的鋒芒驟減。
楊名越是不斷地揮劍刺擊冰盾,極寒之氣就侵入的越深,劍尖上的寒冰就會越積越厚,劍的溫度就會越來越低。
很快,楊名便察覺到了劍的異常,明明武耀不斷運送到劍刃之內,不斷地強化劍的力量,可劍的鋒芒卻是反而越來越弱,而且越來越冷,刺骨的寒冷沿著劍刃傳到了少年的右臂之內,楊名的右手迅速被凍住,覆蓋上了一層薄冰。
這時,楊名才察覺到劍尖已經被對方的寒冰凍住了。於是,少年只得收回劍,並迅速向後撤退。
水滴石穿之法是行不通了,還沒等擊穿對方的冰盾,自己的劍就要被凍成冰棒了。
楊名站住身子,迅速凝聚武耀於右手之上,然後用力一握,強大的勁氣瞬間衝破了覆蓋在右手上的寒冰。
少年一邊活動著幾乎麻木的手指,一邊目光緊緊地盯著姜少白的冰盾。姜少白舉冰盾護在身前,望著那嚴陣以待的氣勢,那冰盾就像是堅不可摧的城牆一般,大有拒萬軍於城外,令敵人不能越雷池一步的威嚴。
難免楊名會有這樣的錯覺!
姜少白為他的冰盾起名為“奉陽盾”,是為了銘記當年他的親生父親丁泰將軍,率領三千士兵血守“奉陽城”抵禦榮軍進攻的偉績。這面冰盾,就是當年的“奉陽城”,舉起盾的這一刻,姜少白的身後便是整個姜國,萬千黎民,城在人在,盾在人在,守衛城池,決死不退一步。
凝視著姜少白的冰盾,楊名忍不住皺起了眉頭,竟是找不到一絲可乘之機。既然正面突破不了對方的冰盾,那就只好繞到姜少白的身後了。心中如此想到,楊名緩了一口熱氣之後,旋即再度揮劍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