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卿是帶著大夫一起上岸的。
她從京城帶出來的大夫們沒有御醫尊貴,御醫是跟在五皇子身邊的,醫館的大夫卻肯跟著程卿來流民聚居地。
在臨清的流民大概有五六百人,他們都不被允許進入臨清城內,程卿在碼頭見到幾個當搬運工的流民已是腦子非常活泛的了。
剩下的流民,全窩在城外的臨時聚居處,大白天躺在窩棚裡睡覺抓蝨子,等著臨清城裡每日送出來的兩頓粥度日。
窩棚歪歪扭扭的,這些流民無所事事,也不說修一修。
幸而靠著大運河,臨清十分富庶,知州大人還肯管這些流民,一天兩頓稀粥養著,沒讓流民們餓死。
但這樣下去也不行啊。
臨清城能養活五六百個流民,等人數增加到五六千了怎麼辦?
流民們所住的窩棚區臭氣熏天,程卿帶來的大夫提醒她,這些人長期住在這樣的環境裡肯定會生病。
“程大人,您得拿出個章程來啊!”
“知道了,我們先回碼頭再說,這些天我見你們幾位湊在一起,是在研究防疫的方子?”
“不瞞大人,吾等略有所得,多虧了大人不吝指教,吾等對時疫有了新的認知,結合前人留下的古方,還真總結了幾個新方子。”
大夫語氣謙虛,神色頗有自得。
宮裡派出的御醫瞧不上他們這些民間大夫,更接受不了程卿所說的那些理論,這幾個醫館大夫也不往御醫跟前湊,大家各自做各自的事。
時疫就是傳染病。
傳染病有病源,有宿主,有傳播途徑。
程卿之前給大夫們的簡陋版顯微鏡,向他們證實了細菌的存在,開啟了這些大夫們的思路。
防疫的方子有沒有用要經過檢驗,程卿是覺得有準備至少比什麼都不幹要強,她在船上無事,也總結了一套防疫方法,已經給五皇子看過,既然在臨清已經有了流民出現,程卿就打算把自己總結的防疫方法連同幾個大夫研究出來的方子一起交給臨清知州——由她出面交付,臨清知州不一定重視,這事兒還得五皇子出面。
等見了臨清知州,再和對方聊聊城外這些流民。
程卿打定主意,又帶著人折返碼頭。
一些流民聽說程卿是朝廷派來賑災的官員,他們一路北上逃荒受盡歧視,早就不相信朝廷官員了,可程卿是朝廷特意指派的,至少該做點表面功夫吧,怎麼剛來就走?
沒有期盼就不會有失望。
程卿沒留下糧,沒留下銀子,更沒說要如何安置眾人,流民們十分失望,有人就忍不住抱怨,馬上被旁人捂住了嘴。
“你要害死大家勒!”
“就是說說……”
“說、說也不行。”
臨清雖然不許他們進城,暫時也沒驅逐他們,若惹惱了官老爺,他們在臨清待不下去,一日兩頓的粥也沒有了!
從淮南逃出來,一路走到臨清的流民除了身強體健,也不太傻。
沒讀過書,不代表這些人沒有生存智慧。
看程卿那麼年輕就當了官,還被朝廷派去淮南賑災,肯定不好欺負啊!
程卿還沒走遠呢,聽得那些流民在背後議論她,隨行的大夫瞧著她一點都不著急,堅信程大人早已胸有成竹。
這些泥腿子們哪裡知道,眼前這位可是六元及第的程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