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發多的,朦朧的關乎於陰陽、天地、寰宇永珍的神韻,從琅嬛篆種之中若有若無的顯照著。
這並非是壞事。
甚至這樣的變化教楚維陽大喜過望。
畢竟,地師的道法本就已經在楚維陽的手中蛻變與升華,這是須彌與堪輿所相合,乾坤寰宇容納六合八荒而成天師道法也!
這一刻,原本的琅嬛篆種,開始從地師堪輿符籙,蛻變向具備有乾坤寰宇意蘊的,更為完整與圓融的符篆。
這不僅只是篆法本質的躍升,更是在道法的層面上,變得更為高邈,變得更為廣博,真正從一部地師篆法,變成了天師道法的至高符篆!
至臻至妙,盡善盡美!
於是,當楚維陽與淳于芷,盡皆在這一刻,在如此悠閑的休憩之中,徹底的沉浸在了各自至高篆法的演變之中的時候。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去。
這樣短暫的尚還不足以教楚維陽將一部至高篆法凝聚而成的時間裡,於新舊兩道的大勢而言,更無甚麼真正的大事件得以爆發。
但是這樣短暫的時間,已經足夠著諸位經年老怪合力,在百花樓祖師的牽引之下,將寶仙九室之界牽引到了其在無算歲月光陰之前的時候,便應該所處的位置。
而也事實上,就在百花樓祖師將寶仙九室之界牽引歸位之後,幾乎頃刻間,那種大界與大界之間的天地乾坤本源之間的道法感應,那種以一整個世界的顫動所顯照的交織與共鳴,便已經自然而然的展開!
一切悠悠古史之中,關乎於大界與大界之間彌合的全數記載,盡皆在這一刻,從故紙堆裡的冰冷文字,躍然而出,映照在了現實之中!
果然,所謂故十地之大界,實則本就兩兩之間,有著道與法層面的趨同!
甚至早早地時候,便曾經有著先賢推敲與論斷,認為如今這諸界天所懸照之處,才是最為莽荒古老時代,十地所懸照之祖地。
只是後續的時候,諸仙真在十地之上鼎立九天,才複又依循著古路,將諸界從彌合,或者是陰陽輪轉的狀態之中,相繼剝離開來。
或許九天之地之間,從未曾有過甚麼劫難。
一切不過是天地自然複返本源而已。
……
這頃刻間,伴隨著某種從永珍寰宇的天地震動,及至與純粹天地之間諸般靈韻與道法輝光的轟鳴。
這天地震動的頃刻間,舉世之諸修,盡都在這一過程之中,印證著那些古籍上所記載的諸般認知與猜度,並且盡都相繼有所收獲。
而也正伴隨著諸修如是的體悟。
那一聲若驚雷般卻又無聲息的舉世震動,在這一剎之後,更是接連不休的以各不相同的頻率,不斷的映照在永珍之中。
那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大界之間的交織與共鳴。
那是真正上清玉平之界,與寶仙九室之界,在純粹的天地本源之外,在天地乾坤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之中,在相互的氣機交織裡,更進一步的緊密貫連著!
而也在這樣連綿的轟隆聲中,客峰之上,楚維陽的身形早早地便已經懸空而立。
道法在震動之中歡鳴,須彌在兜轉之間繁盛。
這如是的震動誠然顫動著人心神,但是對於楚維陽這等掌握著天師道法,真正精通須彌之道與堪輿變化的修士而言,這樣的景象尚還未曾真個能夠教道人側目以待。
但楚維陽已經在期待著那更進一步的變化。
轟——轟——轟——
如是連綿轟隆聲中,終於,某一瞬間,楚維陽忽地眯著眼睛,看向了遠空。
渺遠的天邊,斑斕的神霞貫穿在了天地之間。
或者更準確的說,那些神霞是映照在了楚維陽的無上瞳術之中。
那並非是發生在真正遠天之中的變化,那是誕生在那原本玄虛兼且形而上的領域之中的事情。
罕有的,那形而上的領域之中,幽霧暈散而去,屬於永珍的斑斕神霞暈散成了煙海顯照。
同樣的某一領域的交織與共鳴,這樣切實的映照。
“玄虛……靈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