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貫穿了楚維陽所修持的五行諸道與諸氣的閃瞬間,楚維陽所掌握的遁法本身便已經改道。
就像是兩部道圖的交織與共鳴,伴隨著毒煞功訣與演靈咒的熔煉唯一,《道衡圖》上的真形進一步的蛻變與更易一樣。
以相應的遁法為引,在改變了楚維陽道與法的同時,教道人在身融五行的過程之中,反向的同樣梳理了這遁法本身。
早先時純粹的、原版的功訣,不過是先賢對於五行之道的梳理,對於道法、遁法的闡述。
但當這樣的意蘊貫穿了諸氣與諸道圖之後,身融五行的楚維陽,已經不需要闡述!
他在印證著五行,進而,將道法更易改變成了自身對於五行的闡述!
諸法先於我洞聞而印證五行,後我與五行印證而書就諸法!
經書注我,我注經書!
事實上,演練水遁法的時候,這種變化已經在生發了,只是楚維陽掌握水遁法許久,已經將這遁法本身掌控的熟稔,依據自己的感觸有著不自覺的相應調整,因而等更一進步的更易時,變化顯得微末了些,難被人所體悟察覺。
而如今,土遁法是楚維陽初涉的陌生領域,因而,纖毫間的變化都被楚維陽所明晰,甚至往內裡進一步的推演而去。
而這種狀態往內裡的深耕,則太過於玄虛。
但是透過身融五行的過程,諸般遁法貫穿道圖和諸氣的過程之中,那道圖的共鳴,那道法功訣之間的蛻變與更易之中,極盡斑斕璀璨的神念靈光裡面,恍恍惚惚,似是道途變化成了玄景,成了切實的有相展露在楚維陽的“眼前”。
遠遠地“觀照”去時,五色煙霞霧靄化作的迷濛大霧之中,起先時是玄龜、鳳凰、青龍、麒麟、白虎五類獸相相繼顯照。
冥冥之中的觸感讓楚維陽像是看到了前路之上的一部分,那將是在真形與血煞之氣的路上進一步上深耕,最後在遁法身融五行的漣漪之中,化生而成五行之靈,可有妖靈之象的蠻霸與兇戾。
那路更渺遠的盡頭,似乎還有更深邃處的光景,在那裡,五靈抽象化,重歸真形紋路,但卻似是與鍛體之道相接駁,有著更為繁複的變化,只是那真切的是霧靄裡的驚鴻一瞥,再想看去時,卻已經徹底的渺冥無蹤,下一瞬,竟教人連道途的方向都無法洞見。
而緊接著,當這一切被霧靄遮掩之中,另一道有相的道途開始被楚維陽收入眼簾之中,那是太一真水、天一元木、南明離火、混元靈土、太白精金五類五象無上晶瑩相繼顯照。
這條路於人族修士而言,顯得更為傳統更為質樸一些,象徵著法力更進一步的養煉,只這些都象徵著金丹級數的部分功果!
要知道,五象菁華直到丹胎境界的時候,都尚還只是在雛形裡養煉的過程,唯有到了大修士的層階,才可真正教之凝練於現世之中,成為被道法所認可的無上菁英。
這條路古拙,似是隻有這樣的五色靈光顯照,但是冥冥之中,楚維陽感應去時,卻仍舊覺得這條路仍舊存在著深耕的潛力,只是太過渺遠,非楚維陽所能洞見。
甚至若非在金丹境界前此道不存在太多的變化,許是連這條路如今的通衢景象都不會被洞見。
而且,昔日楚維陽已經接受了完整的演靈咒的傳承,知道在更高遠的路上,需得在血煞和真靈的方向上有所選擇。
如今看,這像是諸氣與諸道法交織之後,於演靈咒的蛻變基礎上更上層樓的演化。
但是選擇的唯一性不複存在了,楚維陽能夠明確的感受到兩條有相道圖之間的重疊。
那代表著獸相妖靈與五象菁英之間的圓融轉化,那轉化本身,便是五行遁法身融五行的深耕與蛻變,是更深層次的曼妙所在!
土遁法的靈光顯照、黯滅,金遁法的靈光顯照、黯滅,水遁法的靈光再度顯照、黯滅,木遁法的靈光顯照、黯滅……
四行遁法被楚維陽交替掌握的同時,每一度的虛實變化之間,楚維陽那留駐在外的思感與念頭遂凝練出通幽符陣來,逆練通幽符陣的同時,百花樓的嫁衣秘法施展,將楚維陽對於遁法的感觸相繼拓印並且嫁接在那道陰靈的底蘊之中。
於是,當最後一行的遁法即將到來的時候。
玄真寶鑒洞照著前所未有的幽光,紗衣的垂落的閃瞬間,屬於火遁法的經文顯照在楚維陽的心神海中。
與此同時,那懸照的通幽符陣洞照明光,是楚維陽對於剛剛演法完整的木遁法的感觸被嫁接而去。
這間靜謐的石室之中,便在這同一時間,有著兩道相繼掌握了五行遁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