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陸凡如今所處的時代是南宋,他肯定不會首先訓練長矛方陣。
無他,面對蒙古大軍那種騎射無雙遊走放風箏的戰術,行軍緩慢,適合正面硬碰硬攻堅的長矛方陣,絕對能被風箏到死!
但在這個明末時期,蒙古騎兵早已沒落,真正對大明有威脅的,是在遼東建國的後金軍。
一說起後金軍,也就是後來的清軍,人們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極為擅長箭術,擅長騎兵遊走箭雨打擊。
但實際上,清兵並非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在馬背上射箭的精準度,比之蒙古騎兵,要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作為生長於白山黑水間的民族,自小便要抵禦惡劣的環境,更是需要與豺狼虎豹生死搏殺,後金軍最為擅長的,其實還是正面搏殺。
縱觀幾次與明軍的戰爭,大都是後金軍在正面交戰中硬生生擊潰明軍,論正面攻堅作戰能力,在明末時期,後金軍可以說是縱橫東亞無敵手!
當然,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無敵,只是因為後金軍所面對的敵人,都太渣了!
不說一觸即潰,但也差不多了!
“大人,長矛方陣確實厲害,但側翼薄弱是它的弱點,沒有其他兵種配合,很容易被敵軍從側翼擊潰!”
楊萬里還是有些不甘心,繼續建議道。
“你說的這些,我也有考慮!”
對於楊萬里的觀點,陸凡還是認同的,自古以來,單一兵種都是以失敗被終結,哪怕是強如蒙元時期的歐洲重騎兵,也逃不過這個宿命。
“但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如今來說,長槍兵是最容易訓練的,至於其他兵種,那就只能花費時間慢慢培養了!”
“以後我們東路軍,不僅有長槍兵,還會有火銃兵,火炮兵,刀盾兵,騎兵等兵種,這些,可都是燒錢的大戶,總得慢慢來!”
在陸凡的規劃中,整個東路軍,前期自然是以冷兵器兵種為主。
但後期,則是會逐漸更新換代,以火銃、火炮等熱武器,不斷取代冷兵器。
在火銃大炮面前,人類的血肉之軀,從來都是不堪一擊的。
管你什麼陣型,什麼戰術,在成建制的大炮轟鳴中,在火銃如雨點般的密集攻擊中,通通都得下地獄!
哪怕陸凡如今經過大半年的修行,形意拳已經修煉出了內勁,但面對火炮等重武器,除了提前躲閃避開外,也是根本無法正面抵擋!
只是現階段,無論是火銃,還是火炮,都處於研發改進的狀態中,哪怕陸凡不斷提高各種工匠的待遇,從全國各地開始挖人,但技術上的問題,他也很難插得上手,只能依靠時間,來一點點解決。
在他看來,沒個三五年的研發,火銃這種武器,還是很難大規模的裝配到戰場中。
前期,還是得種田發展,一步一步慢慢來啊!
.......
崇禎元年六月十五,來自朝廷的封賞,終於到了東路。
按理說,到了陸凡這個級別,是需要回京面聖,在朝堂中接受封賞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