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給李世民之後,李世民感慨兒子妖孽的同時,也採納了他的建議,不過朝廷將宣紙的經營權抓在手裡,其它的紙張就任憑世家們倒騰了。
透過競標,造紙業被博陵崔氏拿下,他們也很乾脆的放棄了朝堂和地方的官位,按照明劍提供的造紙技術,高高興興的去造紙了。
看到這一幕,剩下的世家開始了羨慕嫉妒恨,一天到晚想方設法的找李世民,要求李世民給他們一個行業。
而明劍這個時候又將精鹽製造技術寫出來了,交給了李世民。
這玩意兒倒是讓李世民頭疼了好幾天,鹽鐵自古以來都是朝廷專門經營,民間只有少數膽兒大的敢販賣私鹽。
這玩意兒交出去之後,朝廷的賦稅會不會減少呢?這是李世民的憂慮所在。
明劍在大宋就已經試驗過了,這鹽業的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的迅猛發展,根本就不會減少朝廷的收入。
經過一番勸解,李世民也同意了。
結果,清河崔氏拿到了精鹽的製造技術,也高興的交出了權利,改為專心經營鹽業。
不過沒有解決突厥人之前,鋼鐵製造業還不能放手,這個行業明劍也寫出了條陳,但沒有讓世家插手。
明劍拿出的第四個產業,是水泥的製造。
經過實驗之後,水泥的成品以及效果都出來了,讓李世民非常的震驚和喜悅。
李世民真是捨不得拿出去讓世家經營,但他也很快反應過來,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世家放棄了權位,專心經商,這對大唐好處更大。
水泥製造業被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一起拿下,這下子,世家的權利已經被削弱得差不多了。
不過剩下的世家更加的瘋狂了,一天好幾道奏摺送到李世民面前,要求皇帝給他們新生產業玩玩。
養殖業,是明劍最後推出的,唐朝還沒有大量食用豬肉的習慣,豬肉被稱為賤肉,一般有錢人是不肯吃的,豬肉產量也不大。
這主要是因為豬沒有經過閹割,有騒味,唐朝也沒有現代社會的那些作料,壓不住這股子騒味,因此,一般人都不愛吃。
明劍將閹割技術寫了出來,交給李世民,讓李世民大力發展養殖業。
李世民一琢磨,把這個產業交給了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來共同經營,七大世家就這樣被全部搞定了。
沒有了世家的掣肘,朝堂上開始出現了一股清流,寒門官吏和學子逐漸的成為了朝堂上的主流,大批的人才井噴出來。
當然,明劍的餐飲娛樂業也沒有人掣肘了,他一股腦兒的發展出了上千家連鎖店,不光是長安城,其它較大的城市,也都發展了。
改革的效果很快就出來了,貞觀十一年,大唐的財政收入較去年增長了十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一下子就提升了起來。
明劍也成了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雖然太子還是李承乾,但是風雨已經開始圍繞在他身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