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覺得,她可以讓何二嫂開家糕點鋪或者蜜餞果子鋪一類的。
她跟著周氏也去了不少府邸,也嘗過不少好吃的糕點和蜜餞。
除了一些是外邊買的,人家府邸的糕點,她只要嘗過,基本能回家還原出來。
雖說做不到百分之百,七八十還是有的。
謝府的好些糕點,她都嘗過,基本也能仿製出來,不難。
謝府的糕點,都是按著謝老太的口味來。
她喜歡的,大廚房多備些。
當然也有幾款是府裡特製的。
可這種特製款,一般要過年過節才吃。
據說材料比較特殊,用料比較考究,又特別費時。
吃的次數少,自然也研究的少了。
但據她觀賽,那些糕點也就是比較喜慶點,吉利點。
說真,外觀和味道吧,也就一般。
但有一款喜包,她還是很喜歡的。
據說謝府的喜包在京城還是比較了名的。
那喜包超級大一隻,裡面有四甜四鹹,總計八隻包子。
其中兩隻稍大,另外六隻稍小。
八隻包子的餡料都不一樣。
有紅豆沙,芝麻,花生,棗泥,豬肉,蝦仁炒蛋,薺菜豬肉,魚肉八種口味。
你在沒吃進嘴裡前,不知道自己會吃到哪個口味。
每次吃,都有種驚喜,所以,京城的人提起這喜包,都讚不絕口。
也就謝府的公子娶親,小姐們出嫁時,才會有這味點心。
據說這八隻包子有特殊意義的。
兩隻稍大換包子自然是指新人。
六隻小包子指的是將來生的孩子。
古代嘛,講究多子多孫多福氣。
甜的指女兒,小棉襖,鹹的指兒子。
但這道點心說穿了,其實也不難。
你要仿製自然可以。
只不過,京城貴族人家也有自己的驕傲,幹嘛不自己創新?
到時候,你也出這麼一籠喜包,別人一看,喲,仿製謝家的。
除非你在用料和材料上獨樹一幟。
可真有這實力和腦袋瓜子的人,也不會去做那喜包了。
做個壽包不好?
幹嘛非得在喜包上較真?
所以,京城的很多貴族人家,都會有一到五道的拿手菜或者拿手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