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祝餘順著村長的話問道:“你小兒子,他在哪兒?”
阿蔔杜笑笑:“在外面放羊的呢,在高原上放羊,跟他媳婦兒一家一起,她媳婦兒就是塔吉克族。”
羊,自古以來都是新疆這一片土地上的硬通貨。
羊皮是能在新疆過冬的重要物資,羊毛是他們衣服的珍貴原料,而羊肉則是新疆少數民族的主要蛋白質來源。
阿蔔杜能選上村長,一是因為他漢話說得好、方便和附近營廠的軍兵們交流,二就是因為他們家當時有15只羊。
小兒子結婚以後,趕著家裡的15只羊,走了不知道多少路才到高原草場。
羊兒長大又産小羊,小羊兒長大再産小羊,生生不息。
小十年過去了,聽小兒子上次回來過肉孜節時說,除去這麼多年殺了吃的這麼多肉羊,羊群依然壯大到了23頭,並且母羊居多。
祝餘聽著阿蔔杜驕傲地一手比著2一手比著3,就知道他有多高興和自豪。
祝餘問道:“那咱們為什麼不放羊啊?”
阿蔔杜攤開雙手:“咱們這裡地上都種著菜和糧食,怎麼放羊,小羊會亂跑把這些苗子都吃了的!”
祝餘抿了抿嘴,維吾爾族世代放牧,農耕在他們的歷史上只佔很小一部分比例。
所以他們在對於放牧這件事上也有些主觀的狹隘:總認為一塊土地,要麼拿來養牛養羊,要麼用來種地。
其實羊,也是可以圈養的嘛。
祝餘從村長家出來之後,就又在村子附近轉了一圈,看看哪塊地有“未來羊圈”的潛質,繞著繞著就走到了田畔。
高粱下地之後,每戶人家嚴格按照祝餘的分組來打理農田,她把全村的家庭都分成了七組,而每一組人家,一週只輪一天。
除了祝餘每天都會親自下地轉轉之外,其他老鄉甚至覺得跟著祝餘種地怎麼比之前還輕鬆了不少。
今天負責打理高粱苗的就有趙柏,他看到祝餘的身影頗為興奮:“祝餘!”
祝餘還以為田裡出了什麼事兒,連忙小跑過去看看情況:“怎麼了?哪兒有問題?”
趙柏笑笑:“哪兒都沒問題,就是看你站在田埂上發呆,叫叫你。”
說完,又馬上問道:“你在想啥呢?那麼認真?”
祝餘從口袋裡摸出幾顆葡萄幹示意趙柏接。
但趙柏拿著農具的手上滿是塵土,實在是有些髒。
祝餘出門沒帶手帕,只得對趙柏說道:“那你張嘴。”
趙柏乖乖聽話地張開了嘴:“啊——”
祝餘像個投手似的丟進去一粒葡萄幹。
“啊——這是啥?!”趙柏問道。
祝餘讓他嚼一嚼再說話:“怎麼樣?好吃吧?沒吃過吧?”
趙柏連連點頭:“好甜啊,是葡萄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