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是鄅都古城,現今存有的最大的皇家直屬拍賣行。
它的前身成立,主要是由光道聖皇統治時期的上層貴族推動的。當時,盤古的商貿環境非常的糟糕,從中央到地方,一律都被下達了禁商的高壓政策。
在那種沒有貿易的封閉環境中,身處在物質匱乏的高天原上的貴族們,他(她們手中那原先從外界購來的一些器物,便被那一道中央政策給強行擱置了,無法再與外界進行買賣和交換。
為了繼續滿足自己獵奇的小心理,這群處在最高壓皇城裡的貴族們,便暗中想了一個辦法,在彼此密切的關係網當中,秘密成立了一個組織——獵物。
獵物這個小組織,在禁商的政策強壓之下,將皇城裡參與此個組織的貴族們手中想要交換的物品或者提供觀賞的物品收集起來,讓那些已經失去外界商品交換的貴族進行相互交換或者相互賞讚,用以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
後來,盤古沿海一帶城市的市場被書硯閣的鴉品開啟,長期的海禁政策與商品貿易之間的矛盾,在官與民中,又引起了異化。
而在那一段時期,書硯閣當時的閣主司徒麥尊,又特意壓低農產商品的價格,硬生生打垮端皇內部農業的同時,又將商品所帶來的新的職業,分配給了沿海城市失業的居民們。
又由於沿海與內陸之間的資訊差和書硯閣給予的利益誘惑,直到沿海地帶一半的勞動力被納入了書硯的商品渠道之後,身處在高天原之內的統治者,才收到沿海地帶官員的彙報。
在知曉訊息之後,端皇當時的統治者可是氣得不輕,直接一令扔下,數百萬的邊荒將兵,直奔那被書硯入侵的沿海城市。
在那一段緊張的歷史當中,書硯與端皇共發生了兩場戰爭,結果,都是以端皇的慘敗收尾。
而這裡面戰爭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端皇統治下的民心得不到強驟,導致那些在沿海城市保護統計者利益的將兵,在每天承受戰爭的重壓之下,還要受到那些得到商業好處的民眾暗中嘲諷,使得作戰的邊荒將兵們,士氣大受打擊。
最終的結果,自然就是以大敗收場了。
經過那兩場戰爭過後,端皇被逼無奈之下,也只能與書硯簽訂了《雅閣條約》。
條約內容規定:端皇沿海的七座城市,要對書硯開設港口;書硯有權利在所在的城市設立商行;內陸的一些運河通道,允許書硯的商船進入。
也不知是因禍得福還是怎樣,反正在條約簽訂許久之後,端皇內庫那原先日漸虧損的資金,居然得到了補充。
再到後來,端皇曆任的統治者也感受到了商業貿易所帶來的種種好處,也明白這種具有利益的事情,是會讓人多麼瘋狂的去探尋。
所以,為了防止朝廷與地方之間再鬧出矛盾,端皇曆任的統治者便從被動開放沿海城市,變成了主動開啟內陸城市。
甚至為了促進商業的發展,端皇李氏還特地頒佈了《商貿法》和建立義務商貿學堂,鼓勵各家各戶的平民,將自家的孩子送進這些學堂和學習《商貿法》。
當然,它這一系列的動作,為的不僅僅是促進商貿化發展的穩定,最主要的還是,鞏固自己的統治。
那些通曉《商貿法》和在商貿學堂畢業的孩子們,他(她們大部分的身份資訊都掌握在朝廷中央的手裡,而且其中一些最優秀的,甚至會被中央收攏,編入自己的秘密部隊。
這樣,無論這群不符合端皇正統價值觀的孩子如何發展,李氏都能憑藉早期成立的情報網,第一時間監控到他(她們的違規行為。
而在朝廷支援商貿發展的這一系列發展的政策之下,這個早先在皇城貴族中間遊蕩的小組織——獵物。也搖身一變,成為了鄅都古城中最早期的拍賣行。
而那些躲藏在暗處的貴族們,則是這個拍賣行最原始的股東,早期幕後的各種資金運轉,也都是從這些不見身影的貴族們手中流運出來的。
再到後來,商貿的發展逐漸蔓延到了鄅都內,統治者為了保證鄅都內的商貿主動權,便將這個由早期貴族建立的獵物皇家拍賣行推了出去,並改名為——古韻,負責管理鄅都城內所有的商品流向。
直到今天,古韻,成為了鄅都古城中最大的皇家拍賣行。
巨大的畫卷,在太乙路,也就是古韻正門前的車馬大道前,飄揚起來。廣闊的天空雲彩,似乎已經被那一幅刻著魔神畫像的畫卷掩去了所有色彩。
而在這道路的兩旁間,凡是可見的建築上,都貼滿了這種類似的宣傳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