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道空崖,講述著“修行第一步可以分為,靜之修行與動之修行。”
下方有弟子問道“何為是,靜之修行。”
老人解釋道:“靜之修行一一一一致虛極,守靜篤。”
致虛極,虛是無物,極是極致,便是,儘可能地使自己顯得虛若無有。
守靜篤,寂然不動,保持篤定,便是,不受外界負面因素干擾,儘可能地保持清靜。
意思就是沒有一絲雜念與汙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是一種精神狀態。
但是要保持這精神狀態,心不被外界所擾,心如止水,人道合一。
老人講述道這裡,又有一名外門弟子問道:“心如止水,人道合一,如何做到?”
老人答道:“心如止水,保持人道合一,都是有特性的。”
人要做到以下十種特性、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此為修行十道。
老人解釋的十分清楚,下方的外門弟子都點了點頭,大致明白意思了。
盤坐下方蘇辰也是大致聽懂了,修行第一步,心如止水,人道合一,保持這精神狀態,心無雜念,保持清淨,不被外界干擾。
片刻之後,老人繼續講道,修行第二步,接來下講一一一一動之修行。
動之修行一一一一簡單的說,便是身體修行。
下方有外門弟子疑惑問道:“身體怎麼修行?”
老人解釋到:“身體即使肉身,我們身體亦如此,表面上,不過一具普通身軀而已。”
其實人的身體裡面包羅永珍,無所不有,我們看不見,摸不到,看似渺小的軀體,卻能夠蘊有數不清一一一一道門。
不斷鍛鍊肉身開啟這些一一一一道門,發掘出身體隱藏一一一一道我。
不斷突破自我,打破了天理禁錮,這便是一一一一動之修行。
老人喝道:“你們懂了嗎,修行最初兩步走,要牢記起來,這便是一一一一修行。”
“明白!”一群下方外門弟子中氣十足,大聲回應。
蘇辰差不多理解了,原來是不斷開啟一一一一道門,發掘出身體隱藏一一一一道我。
以前書上倒是看過一些,如:如同力氣一樣。一些人經過鍛鍊肌肉以後,力氣會越來越大,這便是道門其中的一種。
修行,靜之修行與動之修行,大致所指,幾乎瞭解清楚了,也可以這樣認為,肉身修煉,和精神修煉,這兩種概念。
老人繼續說了很多話,詳細講述,一群外門弟子,遇到有問題就提問,老人一一耐心解答。
靜之修行,起始即靜坐收心,放心, 一心一意、沉心靜氣,自然而然達成,運氣往返成迴圈,源源不斷,生生不息,心無雜念,而後無七情六慾,忘我之境,全在己一一一一心。
動之修行,有可以分人體三寶一一一一精、氣、神。
世間萬物,皆有初始,我們體內便是發始之地,在於臍下。
臍下生命活力蘊藏全身之精、氣所在,經歷積累經驗,從而鍛鍊自然能量,神、便是一種精神能量。
任何一種玄法想要施展都離不開一一一一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