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就不是他的錯了?一個大男人沒有自己的主見嗎?整天圍著老婆轉,全都聽老婆的,能有什麼出息?”
張柏禮情緒激動地打斷老伴的話。
稍頓了頓,又接著道:“你呀,從小就只知道慣兒子!平日裡我們老兩口身體還硬朗,幾年才回家待幾天倒也罷了。現在自己的老爸都中風癱瘓在床了,他可倒好,就剛開始回家看過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露過面。”
“峰兒有經常打電話過來的……”師母小聲的補充道。
“打電話?打電話管個屁用!他不知道我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嗎?”張柏禮竟罕見地爆了粗口。
師母被懟得不敢再作聲。
雖然他們都沒有明說,其實葉凡基本也猜測個八九不離十了。
葉凡以前就瞭解過,師父的兒子很早就去了外地,在大城市裡打拼,娶妻生子,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小家庭。生活過得不好,也不算壞。
自從在許州生活了幾個月後,葉凡深切體會到,一個外地人,沒有很高的學歷或是名牌大學背景,要想在大城市裡紮根其實並不容易。
因為大城市裡經濟發達,相應的生活消費水平也很高,特別是買房子,對於普通的打工一族,哪怕是再小的面積也要揹負一輩子的房貸。
在此期間,你不敢生大病,更不敢丟了工作。
否則的話,一旦還不上房貸,你之前付過的房款就算是打水漂了,房子要被銀行收回拍賣。
一家人或許不得不從此淪落街頭。
所以,當師父的兒子一家得知老父親得了腦出血,癱瘓在床神志不清之後,其實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然了,畢竟只是兒媳婦,和公公張柏禮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平日裡也很少見面,親情本來就淡。
為了自己的小家,阻止丈夫辭職回老家照顧老父親。
這樣做確實很自私,但是仔細想一想,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葉凡覺得,以師父寬以待人的性情,不可能不理解自己兒子的苦衷。
之所以大發雷霆,更多的只是責怪他當初不肯繼承自己的衣缽,也當一名中醫。
那樣的話,不就可以在江州醫院上班,順便也能照顧到家裡的老人嗎?
一念至此,葉凡趕緊打圓場:“師兄在大城市裡打拼也很不容易,也有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顧,那也是他應盡的責任不是嗎?難道您真的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為了回家照顧您,結果搞得自己的小家雞犬不寧,甚至是妻離子散嗎?”
張柏禮當然早就想到這層,只是嘴上不說罷了。
這也難怪,俗話說養兒防老,養兒防老!
自己辛辛苦苦把兒子撫養長大,上學讀書。
結果呢?
老了老了,都生病癱瘓在床了,兒子卻連經常陪在身邊說說話都做不到!
也難怪張柏禮會感嘆,要這兒子有何用?
其實,葉凡很清楚,師父絕對不是一個自私的人。
他其實只是想要一個態度罷了。
如果兒子真的提出辭職回家照顧他,他肯定不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