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大商朝的文道確實沒有大文國那麼昌盛,但最近也出了不少精才絕豔的年輕人,甚至連大商朝所有的大儒、鴻儒、宗師都對他們交口稱讚,將他們譽為大商朝儒道未來的希望。
幾日之後就是孔聖誕辰,到時候雙方再一較高下,看看到底是大文國的年輕輩更厲害,還是大商朝的天才更傑出。
一場朱鳥殿的宴飲很快落下帷幕,但是這一場宴飲對整個大商文道卻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只要參與宴飲之中,見識過那場兩國年輕人之間較量的人,心中都會感覺沉甸甸的,憂慮不已。
文燭霄漢,麒麟顯聖,這個大文國年輕人的天賦已經不足以用天才來形容,說百年難得一遇也毫不過分。
更重要的是,這次大殿聚會之後,雙方商定了在先聖孔子的誕辰上,繼續讓兩國的年輕人切磋。
大文國上師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訪問大商朝,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只要是文道中人都知道,孔聖先師誕辰意味著什麼,那是整個人間界儒道的重大節日。
更重要的是,這也是當年孔聖門下七十二門徒分化,各自開宗立派,設立儒道分支,形成如今八大學派的原因,各國的文道爭執也是由此而來。
到時候如果大商朝不能派出足夠傑出的弟子,力壓這位大文國的廖博雅,大商朝的文道在諸國之中就越發難以立足,無形之中等於也越發確立了大文國文道正宗的地位,而且日後大商朝也就越發難以反駁這一點。
“父親。”
而兩天之後,陳少君也終於見到了自己的父親陳宗羲。
“嗯。”
陳宗羲跨過門檻的時候,只是隨意的應了一聲,看起來心不在焉的樣子。
陳少君站在一旁偷偷瞥了一眼,只見父親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和去時看起來截然不同。
“這幾天你都在家中,沒有給我闖禍吧?”
陳宗羲道。
“沒有,孩兒這幾天都在潛心學習論語。”
陳少君躬身道。
“嗯。”
陳宗羲只是點了點頭,立即和陳少君擦身而過,進入自己的書房去了。
而身後,陳少君直起身來,長長地舒了口氣。
幾天的時間,父親似乎將自己習武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至少沒有再追究此事,看起來這件事情就此揭過了。
至少這次見面,父親並沒有再提讓自己廢除武功的事。
不過僅僅只是一瞬,陳少君就回過神來,他很少見父親如此憂慮的樣子,如果有可能,必須想辦法幫父親應付這一切才行。
“江伯,父親這一次還是因為那位大文國的使者嗎?”
陳少君很快找到了最後進來的江伯。
這次父親回府,是由江伯趕著馬車親自去宮中迎接的,江伯是父親身邊的老人,跟隨父親幾十年的時間,很多事情父親不會和自己說,但卻會對身邊的江伯說。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