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時,則是昌慮最為薄弱之際。
東武陽的守將,乃是呂布的心腹將領馬忠,一個走起路來一跛一瘸的的瘸子。
關於馬忠,曹操倒是有所耳聞,此人本是虎賁中郎將袁術的馬仔,相貌醜陋無比,卻有一手神射的本事。當年還曾在先帝劉宏面前與呂布較技,結果使絆不成,反倒被戰馬踩斷了腿,從此遭袁術遺棄。
後來據說是受辱落魄之時,因呂布施以援手,才把他撿回一條命來。
自此以後,馬忠遂改換門庭,為呂布所用。
“孟德若有想法,吾當為內應,助君奪取昌慮!”
這是信中末尾的點睛之筆。
讀完這封信後,曹操便與麾下謀士程昱、滿寵等人商量起來。
昌慮,打還是不打?
這是一個問題。
滿寵以為,昌慮既是呂布的糧草重地,肯定會有大量兵馬把守,想攻破此地絕非易事,萬一呂布有所察覺,突然殺回,曹軍則危矣!
程昱則不然,相較於保守退出,他更傾向於發起進攻。畢竟這個節骨眼兒上,誰都想不到曹操折返,更不會想到他會膽大到去攻襲呂布的糧草大營。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反其道而行之,賭的就是心理戰術。
若能攻下昌慮,只需一把大火,就能叫呂布這些年的心血,盡數付之東流。
昌慮的守軍固然不少,可若是趁著運送糧食的間隙,加上有田家接應,想要攻破昌慮,未必沒有可能。
兩位謀士一個贊同,一個反對,決策權就落在了曹操身上。
他手襯額頭,閉上眼睛思慮了不到一盞茶的功夫,便有了定論。
眼下局勢,呂布勢力之大,幾乎摧枯拉朽。
劉辯不肯離去,孤軍困守在東武陽城裡,早晚為呂布所敗。
他身為漢臣,這個時候,總該做些什麼!
打!
曹操脫口而出,態度堅決無比。
得知曹操想要親自統兵前往,麾下謀士、將領皆以為不可,此計本就是兵行險著,沒必要再讓主公以身犯險。
曹操則曰:吾不前往,誰肯效死!
臨走之前,曹操將七千步卒留給了兒子曹丕。除此之外,還有許褚、于禁。
手掌搭在兒子肩頭,曹操語氣裡透著前所未有的凝重:丕兒,如果這次為父不幸敗亡,那以後的曹家,就由你來撐起。
本想隨行遭拒的曹丕身軀站得筆直,英氣的眉宇間透著濃濃不捨,他像是用盡全力的大聲說著:“父親一定會大獲全勝!”
曹操只是一笑,揉了揉他額頭,然後翻身上馬,帶著豹騎與其他輕騎,奔赴昌慮。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