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府居住五六天後,呂布重新動身出發。
嚴家只能算作是妻子孃家,於呂布而言,九原才是他的故鄉。
從上黨到五原的距離,遠甚於從長安到上黨,幾乎南北貫穿了整個幷州。
好在幷州一帶地勢較平,不必繞山過嶺,出了雁門關後,更是一馬平川,原野遼闊。
“指星星,千萬點~
山老鴉,身如墨,白肚兒,卻露色。
自在腹中我自明,翩翩慈烏滿身青。
何如日月只一輪,
光明四朝,滿乾坤喲~滿乾坤~~~”
馬車內的小鈴鐺唱著童謠,脆甜的聲音傳得很遠很遠。
這是爹爹教她的兒謠,據說是一位小姐姐教給爹爹的,至於那個小姐姐現在何處,爹爹一直都沒有提起。
冬月初五,呂布抵達了五原郡。
可惜劉虞沒在,聽郡府的差吏說,劉虞前些日子出使西域去了,恐怕要來年翻春才會回來。
要在五原邊境設立市集,與西域各國互通有無,說著簡單,做起來卻遠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容易,還是得花費許多功夫。
既然劉虞不在,呂布也就不在府上叨擾,回了自個兒以前的住處。
安頓完畢之後,呂布同妻女在城中轉悠起來。
記憶中的五原郡,殘破敗舊,生機淡薄;可如今的城池,早已是煥然一新,鱗次櫛比的整齊房屋,還有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商旅。雖說比不上中原那些繁華城鎮,但比起之前,不知興盛了多少。
據上半年的人口統計,五原郡的在錄戶籍,早已超過定襄、西河等郡,僅次於上黨、太原。
城中百姓唸叨著嚴信和劉虞的好,當然也不忘為他們驅逐鮮卑的幷州英雄。
走到南邊的某處街道時,郎朗的讀書聲傳進了耳中。
當年由戲策創辦的書塾,已經擴大了許多規模。從起初的一間實木茅屋,到如今,已是上百間的學堂。
聽到裡邊的讀書聲,呂布頓下腳步,往裡面走去。
正在教書的是個相貌清雅的儒士,他左手握著書簡,右手負在身後腰間,丹唇輕啟。在講臺處踱著步子,給人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儒雅。
呂布拉住名學生打聽,才得知這位氣雅不凡的先生,名叫管寧,乃是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後代。
當年蛾賊之亂鬧得天下動盪,管寧與好友邴原及王烈等人,至遼東避亂。並做《詩經》、《書經》的註解,教化當地百姓。
後來受友人之邀,前來幷州講學,結果一呆,便是兩年。
得知大才就在眼前,呂布自是高興不已,等到下課後,便去同管寧相談。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
即便面對當朝大司馬的盛情相邀,管寧也絲毫沒有出仕的意願。他明確的告訴呂布,自己只想當一輩子的教書先生。
強扭的瓜不甜。
既然管寧不願,呂布也不好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