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十天過後,運送糧草的隊伍終於慢騰騰的抵達了倉嶺關。
呂布令宋憲和吳巍共同守關,並留與他們一千士卒。
這一千士卒,乃是從呂布帶來的五千將士中分撥出來,而倉嶺關原來計程車卒,則是隨同呂布行進出發。
倉嶺關至關重要,用自己的人來守,總歸是放心很多。雖然不太可能會有人來奮勇攻關,但留個後手,總歸是有備無患。
陳宮暗自點頭。
爬過倉嶺關後方的大山,站在山頂,山風勁烈,吹動得呂布背後百花袍獵獵作響,隨風搖擺。
呂布舉目遠眺,透過淡淡的薄雲,已經可以清晰的看見平原上的城池,以及城內的建築屋舍。
一個多月的艱難跋涉,終於走到了盡頭。
沿著狹窄的道路下山,那些倉嶺關計程車卒對這一帶輕車熟路,帶著呂布很快下了山去。
下山之後,便是褒谷,順著褒谷往前行進十餘里後,前方的道路豁然開朗。
清風拂過,令人渾身毛孔不覺舒張開來,心曠神怡。
往前望去,是平坦開闊的道路,和一望無際的原野。這同時也意味著四百七十里路的褒斜道,徹底告一段落。
道旁的農田裡,纏裹著頭巾的老農正弓起身軀,播種著小麥,勤勤懇懇。
看到田地裡種滿了莊稼,他們臉上總會露出最為樸實的笑容。
春種一粒粟,秋收才能萬顆子啊!
偶爾也會傳來一陣耕牛的哞叫,以及在田野間追逐打鬧的孩童嬉笑。
沿著大道往前十里,便是褒城。
呂布並未急著行軍,反正這麼多天都熬過去了,也不急在這一時半會兒,下令在附近的河流旁紮營歇息。
士卒們安營埋鍋造飯,潘鳳、馬忠二人則帶了十餘名士卒換上便裝,混進了城內,與在城中安插的密探接頭,順便探探口風。
傍晚時分,混進城內的探子回報。
呂布坐於帳內,正準備拿起碗筷用食,聽得探子回來,便召入帳中詢問:“城內形勢如何?”
“稟將軍,城內守軍不足千人。”士卒抱拳稟道。
不足千人?
呂布皺起眉頭,腦中思索起來。
一座城池的兵力少說也應在兩三千人左右,怎麼會只有區區數百人,這蘇固到底在搞什麼鬼?
斥探於是將聽來的訊息盡數說來,益州牧劉焉派出了別部司馬張修、督義司馬張魯,偷渡大巴山,攻進漢中。
蘇固得知此事,大驚之下親自帶兵上了前線,結果似乎不敵,急忙又抽調了郡內各處城池的兵力,調往南邊。
故而,褒城的兵力才會只剩這麼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