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回頭看去,眾臣亦隨之看去。
那人跪伏在靠前位置,手中笏板壓在地上,輕輕叩首。
劉宏望見此人,眼中陰戾的神色消去許多,繼而添出幾分興致。
大鴻臚卿曹嵩,朝野內外出了名的老滑頭。
外戚同閹宦爭鬥數年,早已勢同水火,彼此心中都是恨不得將對方除之而後快。
朝中百官們也都各自站隊,在這崇德殿內,起碼八成以上的官員,都是雙方培植的黨羽。
當然,其中也有個別官員,兩不相幫,作壁上觀。
唯有曹嵩,不管哪頭,都能吃得開。
追溯起曹嵩家世,倒是無據可考。他自稱是漢初丞相曹參之後,在年少時被曹騰收為義子。
曹嵩懂得察言觀色,很會為人處世。
先帝在位時期,就讓他擔任了司隸校尉等一系列要職,等到了當今天子即位,曹嵩又被擢升為九卿,可謂榮貴非凡。
當職期間,曹嵩從沒閒過,他跟那些看不上銅臭味的世家老爺們不同。只要一有機會,曹嵩就會利用手中權力,來謀取財產,經過數年累積,曹家也稱得上是富甲一方。
劉宏從殿外走進,抬腿步步踏上臺階,走到象徵天子身份的位置處,大袖一甩,霸氣的跪坐下來,問向曹嵩:“曹卿所薦何人?”
眾臣亦看了過去,如果所舉薦之人是個庸才,等到吃了敗仗,天子一怒,曹嵩同樣也會被殃及池魚。
“回陛下,臣舉薦大將軍麾下軍司馬,曹孟德。”曹嵩說了一個他再也熟悉不過的名字。
群臣懵了。
劉宏霎時樂了,望向一臉正色的曹嵩,“曹卿,這曹孟德不是你兒子嗎?”
“陛下神文聖武,文學曠達,當聽過‘舉賢不避親’的典故。”曹嵩回答得擲地有聲,卻也不忘拍上天子的馬屁。
原先的曹嵩並不喜歡自己這個長子,年少時的曹操不喜讀書功名,卻愛舞槍弄棒,常常給家裡惹來許多麻煩。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曹操不是自己兒子,曹嵩早就將他移交官府,逐出曹家。
直到後來曹操當上了洛陽北部尉,把整個洛陽治安都管理得井井有條,又不畏強權的棒殺了十常侍蹇碩的叔父。
曹嵩終於發現,他的這個兒子絕非池中之物,將來必會成為國之大器。
也是從那時起,曹嵩轉變了之前的種種觀念,他給常侍之首的張讓使了大筆錢財,免去曹操的‘過失’,後又幾經周折,才將曹操重新調回京都,跟著何進辦事。
父子間曾有過一次長談,曹嵩問他,志向如何?
曹操那時也不清楚老頭子的用意,遂慷慨答道:“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覓封侯拜為徵西將軍。然後等到死去之時,能在墓碑上刻著:‘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生足矣。”
曹嵩聽完,忽地大笑起來:天不負我曹巨高也!
既然兒子有抱負,有理想,那就去幹吧。
所以,在最關鍵的時刻,他這個當父親的,站了出來。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劉宏特別喜歡別人說他有知識,有文化,所以在曹嵩這一番言論之後,極為高興的大手一揮,詔令曹操為騎都尉,領兵五千,去往潁川救援皇甫嵩。
以至於後來老一代的都說,生子當如曹操,養子當如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