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
呂布清楚的記得這是《孫子?行軍篇》中的一句,說的是敵人渡河一半,先頭部隊已抵達岸上,而後續人馬還在渡河的時候,就應該發起進攻,令敵人首尾難接,一舉擊敗敵軍。
鮮卑人要是夠聰明的話,不可能不會在漢軍登岸的時候,發起猛攻。
呂布帶隊先行,緊隨其後的是戰鬥力最強的狼騎營。呂布心裡已經有了準備,就算鮮卑人突然襲擊,他帶著狼騎營,也能撐上許久。
可實際上,卻並非呂布所想。
原以為濁河對岸會有數千上萬的鮮卑人磨刀霍霍,結果等漢軍悉數上岸,也依舊沒能見到半個鮮卑人的身影。
沒能盼來一場廝殺的呂布將後背的戲策放下,朝廷派來的監軍御史已行至半道,可能再有兩三日的功夫就能抵達幷州境內。
“將軍,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便是稒陽了吧。”生平第一次來到五原的戲策,顯然沒有太大的方向感。
呂布摘下纓盔,夾於腰間,不介意的給戲策做起了嚮導:“沒錯,這裡就是稒陽的東邊,離縣府還有些距離。以此處為界,右邊是雲中郡的咸陽(同名),左邊是稒陽的縣府,要再往左,就是臨沃,五原,九原,成宜,西安陽。”
九原縣,就是呂布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聽完呂布的介紹,戲策伸長脖子往東邊望了望,口中嘀咕著:“也不知道高順練兵練得如何了,還真是有些讓我期待啊。”
時至今日,戲策依舊十分清楚的記得那一晚的場景,高順在他面向許下‘陷陣之至,有死無生’,氣勢恢弘而熱血。
戲策接觸高順的時間不多,因為高順平日裡總是一個人悶著做自己的事情,跟個悶葫蘆似得,曹性為此還給高順取了個‘高木頭’的綽號。
直到呂布大婚那天,戲策無意間和高順閒談起軍事戰略,他才發現,這個平日裡被疏忽掉的普通男人,簡直就是天生的統帥之才。
戲策心底甚至有一種直覺,將來與鮮卑人的大戰,或許高順,才會是決定最終勝負走向的那個人。
五原郡的北邊,有一處綿延極長的山脈,劃分開了漢人和北方異族的疆域。
後世赫赫有名的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後面半句說的便是此處。
大漢王朝的國力日漸衰敗,四方異族虎視眈眈,朝堂之內也是黨爭不斷,西域各國每年的朝俸都在不斷減少。偏偏大漢天子絲毫不知,還天真的以為這天下穩固如山,處處歌舞昇平。
北方的異族,主要有鮮卑、匈奴和幽州北邊的烏丸,南邊則有山越、蠻夷,西邊有東、西羌族,東邊隔海還有個高句(u)麗,雖說目前沒有太大的入侵舉動,但總歸是非我族類。
此時的呂布自然不會知道,這些個異族,將來都會畏懼無比的在他腳下匍匐、顫抖。
原地休息了片刻,呂布帶上人馬,徑直朝往稒陽的縣府而去。
按照之前的情報來看,臨沃、稒陽兩處能各自出兵五千增援虎澤關,這說明兩處的兵力應該在七八千人左右。
呂布此行帶有狼騎營和魏木生的三千騎,再加上張懿派來的五千騎軍,攏共八千人。
就算稒陽有八千人馬,呂布也有十成的把握成功拿下。
但若兩地人馬合兵稒陽,倒是有些麻煩。
八千騎一路狂奔,似風捲殘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