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間差,打的可不是一般的巧妙。
“能夠用上8AT的肯定都是豪華車型,對於價格的承受能力也要高很多。”
“雖然我們8AT的實際生產成本只是比6AT高了五成,但是我覺得售價高個一倍都是沒有問題的。”
“甚至在量產初期,可以直接按照6AT售價的三五倍來先賣一段時間,快速的收回我們的各項研發、產線投資。”
“後面等到愛信和採埃孚的8AT推出來之後,我們就迅速的展開降價,讓賓士、寶馬等主機廠好好的糾結一番。”
紀華雖然是高技術的人,但也不是一點商業頭腦都沒有。
現在的8AT,完全就是獨家生意。
不好好的掙一兩年錢,等什麼時候呢?
再說了,這種套路本來就是歐美企業最喜歡用的。
自己先研發一款新技術產品出來,然後賣個天價,快速的把投資都給收回來。
然後等到其他廠家的類似產品出來之後,立馬就降價。
最好就是能夠透過降價直接就把其他家逼得活不下去,那就最好不過了。
後面又可以漲價了。
如果不行,那也是降價去跟別的企業搶訂單,還能繼續過個幾年的好日子。
等到售價下降到一定程度,沒有什麼利潤了。
那就可以考慮放棄這款產品,開始推出新一代技術更加先進的東西了。
“沒問題,就按照你這個思路去搞。”
“2006年南山變速箱的產值能不能再創新高,可就要看8AT的表現了。”
“我們的8AT的尺寸和6AT的非常接近,甚至一部分的安裝位置都是相同的。”
“最好就是能夠說服一些車企在量產之中切換變速箱,在2006年下半年開始就讓8AT能徹底的走量。”
一款新車型的開發,實在是太耗費時間了。
南山變速箱的優勢,很可能在等待之中就給消耗掉了。
這自然不是曹陽希望看到的局面。
所以在最開始研發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量產切換需要面對的問題。
比如安裝尺寸之類的,如果要大改的話,那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了。
如果只是簡單的替換,那就會容易很多。
“到時候我們直接給他們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實現量產中切換。”
“我覺得那麼多車企,總有一兩家會感興趣的。”
“只要有人開了個頭,其他家肯定就能感受到壓力。”
“到時候不需要我們去催,他們都會比我們更加積極。”
說到這裡,紀華對8AT的前景更加有信心了。
掌握了技術優勢,搞營銷就容易很多了。
要不然單純的在那裡拼成本的話,日子就太艱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