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觴沉吟了一下......
“好吧,我承認我很富有,而且‘去填補曾經的遺憾’這種想法,我也有過,所以我才會有意的去翻修舊城區,畢竟那裡是我長大的地方......可這一切,又和瘦長鬼影有什麼關係?”
“暫時看來,的確沒什麼關係......”周言道:“但是我這個腦子,就是很冒昧的冒出了一個想法。你說,如果一個人在小學的時候經常說謊,那麼他在學校裡......是不是就會不那麼受歡迎。”
“應該吧,小學生嘛,還保持著‘說謊就是壞孩子’這種單純的想法,他們那時候根本想不到,大人的世界,不說謊是活不下去的。”呂觴苦笑了一下。
“嗯,的確如此,總之,一個愛說謊的孩子,在學校裡沒有朋友,被孤立,甚至在思想認知還沒有完全成型的時候,就已經被校園暴力的苗頭所侵害了。
你想,學校放學了,家長們會聚集在校園門口等著自己的孩子出來,而孩子們呢,也會習慣性的跟父母說起這一天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
例如:
‘今天某某某又說謊了。’
‘誰誰誰前幾天說的謊,中午的時候被拆穿了。’
‘他總是說謊,老師都已經懶得管他了。’
那些孩子大機率會和家長聊起這個吧,反覆的訴說另一個人的糗事,讓自己顯得更加聽話誠實,即使是小孩子,也沒辦法抵禦這種貶低他人的快感。
而家長呢,他們大機率也會順著孩子的話,教導他們不要說謊,不要像那個滿嘴謊言的孩子學。
這些話或是批評,或是詆譭,在校門口此起彼伏的,誰都沒有發現,人群中一個孩子,靜靜的站立著,將這些話盡收耳中......
你說,這個孩子會不會產生恨意?”
“......”呂觴沉默了一下:“恨意麼?應該會吧。”
他說這話的時候低著頭,頭頂的燈光被髮跡遮擋,讓眼睛的部位蒙上了一層看不清的陰影。
“是啊,我也覺得會,別說是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長期以往的處在這種環境中,也會滋生恨意。
但是恨又能怎麼樣,如果你的刻板映像已經在群體中根深蒂固了,那麼不論你是不是想改過自新,都沒什麼用。
因為群體是不會給你改過自新的機會的。
所以這個愛說謊的孩子就這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學校組織了一場登山活動。
他自然是跟著去了......
而就在登山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小插曲。
那就是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孩子,發現了一個洞。
他站在洞邊,向裡面張望,他很好奇這個洞有多深......所以他拿起石頭往下面扔,小的沒有聲音,那就換一個大的。
就這麼耽擱了一會,這個孩子離大隊伍越來越遠......直到放眼望去沒有任何人在周圍。
......
哦,不對,其實還有一個人。
那個愛說謊的孩子就在他的身旁。
兩個人有說有笑的,討論著這個洞到底會通向哪裡。
小孩子嘛,完全不會記得自己犯過什麼錯誤,所以這個孩子也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嘲笑過身旁的人,也曾經跟著父母講著對方的種種醜事,反正大家都是這麼做的,他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的。
結果......這個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掉進了那個洞裡。”
周言說到這,就沉默了下來。
一同沉默的,還有呂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