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除了蘿蔔白菜這些易儲存的菜,還有夏天的時候曬的豆角幹茄子幹,平常都算計著吃,過年這幾天曹佩瑜才大方起來,天天都有的吃。
除了曬的乾菜,家裡還有醃的酸菜和各種鹹菜,曹佩瑜想在除夕這一日用酸菜包一頓餃子,面和酸菜都有了,只差一噶嘚肉。
肉可不便宜,拿糧食換的話一小塊肉就要用一大盆糧食換,曹佩瑜有些捨不得。
知恩不想她發愁,就拍著胸脯說肉的問題他來解決。
放下話後,他就見天的帶知禮去後山,一去就是一天,具體幹啥問他也不說。
大年二十九這天的下午,知恩和知禮興沖沖的從後山回來,一人手裡拎著一隻雞。
這玩意兒靈巧著呢,一點兒都不好逮,這些天知恩帶著知禮做了好多陷阱才逮到兩隻。
曹佩瑜真的是不浪費一點兒材料,能剃下來的雞肉包餃子,內臟啥的可以炒著吃,雞骨架還能熬湯,就連雞毛她都攢起來準備扎個雞毛撣子。
過個年,家裡唯一買來的東西是紅紙。
曹佩瑜把紅紙裁剪好,在姥姥身前支起小炕桌,把裁剪好的紅紙攤在上面,姥姥就用磨的平滑的小木棍蘸著鍋底的黑灰寫對聯。
姥姥寫春聯的時候春陽就蹲在灶坑前熬漿糊,春聯寫好漿糊也熬的差不多,知恩和知禮就負責抹漿糊貼春聯。
除夕這天晚上曹佩瑜大方的點了兩根蠟燭,把面板放到炕上,端來早就拌好的餃子餡和麵盆。她也不吱聲,知恩很自覺的拉著知禮去洗手準備幫忙。
春陽自然不能在一邊幹看著,也去洗了手,跟著一塊兒忙活。
知禮純屬幫倒忙,這弄弄那整整沒個閒著的時候,曹佩瑜就揪下拇指蓋大小的麵疙瘩給他拿著玩,不讓他碰別的。
知恩負責按劑子和擀餃子皮,家裡也就過年吃一頓餃子,所以知恩擀皮子的手法並不嫻熟,慢不說,擀出來的餃子皮奇形怪狀不該厚的地方厚不該薄的地方薄。
春陽也好不到哪兒去,包出來的餃子瘦瘦巴巴十分難看,知恩打趣她道:“你包的餃子你吃啊,煮出來我能把你包的全都挑出來,實在太磕磣。”
磕磣不磕磣的不要緊,好吃就行唄。
辛辛苦苦包到半夜的餃子全都下鍋煮了,太久沒沾葷腥一個餃子下肚就停不下來,曹佩瑜和姥姥兩個人吃下一盤餃子,春陽三人竟然吃了六大盤!
曹佩瑜怕他們吃太多傷食,姥姥卻笑道:“半大的孩子胃口都大,讓他們敞開吃,沒事兒。”
所謂的敞開吃也不是想吃多少吃多少,畢竟餃子就那麼多,只能吃完拉倒。
收拾完躺在被窩裡準備睡覺的時候春陽摸著圓滾滾的肚子還在想餃子真好吃,要是以後能天天都吃到就好了。
大年初一要拜年。
往年郭家的孩子沒去給誰拜過年,今年也不例外,大年初一全都在家待著。
春陽著實沒有想到他們不出去給別人拜年,倒是有人來給姥姥和曹佩瑜拜年,來的還不是東山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