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第三十三節
祝玉龍收起盤腿,翻身從床頭坐起,邊穿鞋子邊道:“沒事,”他站起來,一見祝小龍仍自忐忑,拍了拍兒子肩膀道:“道韻師傅對我很好,別擔心,”
祝小龍凝視著父親,伸出雙手,抓住其父搭在肩上的右手,眼中已有了些溼意:“阿爹,你瘦了好多,”
道韻對他再好,終究是個囚徒,深陷囹圄,又有幾人能執平常心,祝玉龍嘆了口氣,卻沒回答兒子,轉頭對吳明道:“是太后調你回來南寧的吧,”
吳明心頭暗贊,忠勇侯終究是忠勇侯,只這麼一小會,就已猜到事情來龍去脈,他對兩個戰士道:“我想和忠勇侯拉些家常,兩位能不能站得稍遠點,暫避一下,”
人家好歹是一家人,肯定有些私話要說,忠勇侯雖犯了重罪,但吳明乃中西總督,所求卻必須正視,兩人同聲道:“是,”然後走到院子另一邊站定,遠遠監視著,
見他們走得遠了,吳明才轉過頭,朝祝玉龍點了點頭道:“是,中西兵進南寧,已有兩天了,”
祝玉龍從兒子身上抽回右手,盯著它看了半晌,才喃喃道:“祝玉龍啊祝玉龍,你這一巴掌下去,惹了塌天大禍啊,”
祝玉清勸道:“大哥,就算沒有這事,父親和太后早晚也要走到這一步,你又何必噬臍莫及,自責過甚,”
祝玉龍卻沒回他,突的道:“吳明,太后為人,你以為如何,”
吳明沒想到他突然問這個,怔了一怔道:“太后一心為復河山,智計絕倫,確是了不起,”
祝玉龍苦笑了下,嘆口氣道:“的確,太后一介女流,能到如此地步,確實難得,只是希望她不要太得意忘形,”
他和丞相說的話雖不同,但難聞卻大同小異,也是擔心太后性格激烈,讓朝廷在大方針上失了偏頗,吳明心頭一凜,丞相如此說,還可能是他為勸自己反水找理由,可祝玉龍一向公允,也若也是如此,那就值得深思了,難道太后真有那麼不堪,
就算丞相隱退,太后執政,事情也許並沒想像那麼好,小天子還小,至少還有十來年的時間不能親政,真把帝國交到太后手中,會成什麼樣子還真難說,想到太后性格,吳明突的有些茫然,難道真如丞相所說,她會卸磨殺驢,兔死狗烹麼,如果真的如此,自己該怎麼辦,引頸待戮嗎,
他心頭亂成一片,這時祝玉龍又道:“吳明,這幾天我一直在考慮,如何杜絕這種情況發生,終於略有眉目,”
祝大哥有辦法,這倒讓吳明有些意外,如果是丞相,除了針鋒相對,不會再做他想,但祝玉龍一向沉穩,而且頗顧大局,定不會如此,吳明大喜過望,忙道:“那祝大哥說說,應如何做,”
“如何做,”祝玉龍走到床頭坐了,指了指旁邊椅子,示意吳明夫婦就坐:“這個帝國不是一家一姓的國家,而是所有天下人的國家,”
此話已屬大逆不道,如果軒轅復是真龍天子,祝玉龍萬不敢放此狂言,只是在他眼裡,軒轅復只是個孩子,除了天子之外,還有一個身份,是他祝玉龍的兒子,所以他在言語上,難免就少了些顧忌,
待吳明夫婦坐下了,他才繼續道:“我的辦法,其實也簡單,就是由朝廷德高望重的大臣成立一個機構,商議著制定法律,不管是太后或以後的天子,治理國家都必須按照法律上的規程來,如此一來,就算掌權者無能或太過暴烈,國家在大方針上才至失控,”
這是君主共和制的雛形啊,吳明心頭翻江倒海,幾乎失聲,他是一個現代人,穿越到這個似是而非的古代後,雖說不出原因,但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武者控制國本,再由皇帝分封總督的的制度終究不妥,可能看出來是一會事,而要另行他法,那也非他一念而決能成,如果廢棄現今制度,又將如何治理國家,國家未來又在何方,他一直在思考,共和的理念,也一直在他心頭縈繞,可國制乃國之根本,他對政治一竅不通,那敢指手畫腳,就怕說出一些超前的理論,讓世人接受不了,不但收效甚微,更會適得其反,然而陰差陽錯之下,祝玉龍卻率先提出來了,
祝玉龍顯然經過深思熟慮,繼續道:“這個機構,我們暫時可以稱為議府,意即專門評議朝政的府邸,“
吳明稍微平復下心頭思緒,沉聲道:“祝大哥,萬一當權者不願意接受法律約束呢,”
祝玉龍沉默了,半晌才道:“如果真是如此,議府可以罷免當權者,回收其手中之權,雖仍尊其為君主,但卻由議府推選出來的人施政,”
這是虛君制,其實已是變相的共和了,吳明半晌不語,良久才澀聲道:“祝大哥,你的想法好是好,可這條路卻是滿布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