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博士和奧佩爾雙雙攜手走入內室密談,埃思裡奇則帶著dson系統軟盤迴到了家中,就著家裡的pc機進行了一番詳細的測試。
埃思裡奇發現這個系統和蘋果機上的天行系統相差無幾,幾乎處處相同,甚至他在蘋果機上編寫的一些c原始碼拿到dson上面編譯一下也可以使用,相容性極強,只有一些用到特殊的機器指令程式需要修改。
埃思裡奇極其興奮,這個dson總算園了他的pc夢,他可以想象,一夜之間市面上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各種原先只能在蘋果機上執行的程式,只要會用蘋果機就可以使用pc,市場的大門彷彿一下子就在他的面前開啟。
這意味著pc機可以繼承蘋果機打出來的軟體市場而不用擔負任何法律的風險,因為軟體公司的軟體只是對應作業系統平臺的。
拋開埃思裡奇在家裡玩pc不談,奧佩爾則和虞博士在密室中討價還價。
一番商定之後二人終於談好了價格,IBM有權在每一臺PC上附送dson系統軟盤,不用付任何費用,而包含在系統中的c編譯器則是要付費的,每套199美元,使用者可以選擇裝與不裝。
只要機器中包含c編譯器,IBM公司不需要付另外的費用給虞博士,否則就得付另外的授權費用,大概也就20美元左右。
作為交換,虞博士則得到了IBM的供貨承諾,軟體隨機數量至少不低於微軟的一半,也就是說,IBM在所有的機器裡預裝dos系統,那麼就得至少附送一半的dson。
IBM看起來佔了個大便宜,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中,只不過虞博士也在偷笑,這是他和長久定下的計劃,哪怕是白送也得讓dson系統普及,牢牢的掌握平臺。
定了合同,兩人舉杯慶祝,IBM公司和viewsoft實際上已經成了同盟。
兩天之後,埃思裡奇將一份密封好的報告遞交給了奧佩爾,詳細說明了dson系統的效能及使用它的好處,可以最快速度的進入到主流市場。
奧佩爾大喜,連連誇讚埃思裡奇效率驚人,授權他負責這項“變天”工程。
在pc剛剛推出市場的時候,IBM做了大量的廣告想開啟局面,以一個酷似卓別林的流浪漢形象席捲了微機市場,大力消除了計算機的神秘感,只是效果不是太好。當時的微機老大蘋果甚至完全沒將IBM放在眼裡,還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了整版的廣告,大字標題是:歡迎IBM。
這次埃思裡奇做了充分的準備,全面變更了pc年底跟進的廣告計劃,所有的焦點全部集中在了pc能做什麼事情上面,有了dson作業系統的支援,pc機的使用者主要面向那些新一代的商業人士而不是工程師和駭客,光廣告預算就達到了60萬美元。
一時之間,街頭巷尾報刊雜誌,幾乎人們眼球能夠達到的地方都有pc的醒目廣告:商業人士必備新款pc機!IBM出品!
IBM的名字使得這一切似乎變得真實起來,因為這個老牌公司的聲譽就是計算機的可靠性和售後服務的保證。
“這東西能做什麼?”通常顧客都是這樣問。
“它什麼都能做,有了pc,你辦公室裡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扔了,它無所不能。”推銷員總是這樣帶著崇敬的表情鼓動如簧之舌,事實上只要是計算機發燒友試過pc機的新系統之後都會買上一臺,因為新款機器附帶了一個和蘋果機系統一樣的os,幾乎能執行天行系統上所有的軟體,卻比蘋果機的運算速度快上幾倍。
“你不用擔心自己不會用這機器,只要會用蘋果就能使用這個比蘋果快幾倍的玩意。什麼?沒用過蘋果,這裡有詳細的說明書,它會讓你一個小時就能步入上流社會。”
IBM很無恥,dson的使用說明書完全複製蘋果天行系統,幾乎一個字都不用改,只是換了IBM的名字而已。
銷售勢頭慢慢好轉,到了81年底,IBM的財務報表顯示pc機銷量剛剛過了13000臺,似乎很可憐。但是進入一月份之後,各地的pc訂單卻如同雪片一樣的飛來,很快積壓了一堆。
奧佩爾大喜,這是好兆頭,市場人員反饋來的資訊顯示顧客對新款機器的作業系統很滿意,遠遠超過了對dos的支援。
而且那些顧客之中有80%是商業客戶,他們買機器都是指名要預裝dson,因為這個系統上執行商業軟體特別的快。
最關鍵的還是這個系統是免費的,不需要一分錢。畢竟老外也是人,沒有人不想佔便宜的。而同時期的免費選擇只有dos,幾乎沒有人看好它,因為就快半年過去了,dos版本依然是1.0,不支援目錄,不支援檔案系統,bug還不少。
至於市面上的其它作業系統那就不用說了,有pc版的cp/m,基德爾這次比較黑,定價279美元;還有一種P-dos,那是加州大學聖蒂哥分校某位大能開發的,基於科學語言pascal,售價299美刀。
如此之貴的價格,如此強烈的對比,沒人願意使用付費且難用的系統,因此這幾款前幾年還叱吒風雲的作業系統逐漸沒落,五年之後消失無蹤。
虞博士現在的viewsoft公司收入基本上是節節攀漲,坐家收錢,除了作業系統一次授權所帶來的200萬美元收入之外,其進項主要就是編譯器的費用了。
公司每月基本上純收入就得一百多萬美元,還有節節攀升之勢,可這公司規模也就三個人,虞博士自己,他老婆還有長久。
有時候在晚上,虞博士核對著賬目都有點動心,覺得當時是不是不該拿長久的資金作為這個公司的註冊資本,巨大的利益實在誘惑人。
不過虞博士轉念一想,這個畢竟是長久的產品,哪怕再怎麼說,自己頂多也就是一個代理商。
幾乎是從天而降的美元讓虞博士有點迷茫,他最初跳出英特爾,心中還是有點豪情萬丈的。只是創業失敗,才不得不做了代理商去大陸混。
萬萬沒想到做硬體的自己現在居然成了軟體供應商,世事弄人,不可測度。以現在的收入,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當年的夢想,只是自己還有夢想嗎?
從英特爾跳槽出來的虞博士心中還是有夢的,他的幾個同學也是各奔東西,尋找自己的價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