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獲得不小的關注度,也有很多廣告商找上門,想要藉助這個熱度,搞一波,別的不說,單單是這幾家,全都拒絕。
都說資本走過之地,一地雞毛,這種事是不需要經過驗證的。
對於這種事,官方都介入了,並且要求各大平臺站隊,給予足夠多的流量跟曝光。
鍾狄呢,一邊看著雪花落地,一邊往溫室走著,他需要檢視一下溫室的狀態,前段時間開始,溫室內白天的溫度已經跟不上了,於是乎就採取了加溫措施。
包括夜裡,也是短暫加溫。
哪怕是蓋上棉被,夜間溫度也只能達到五六度的樣子,其實按照正常情況下,這個溫度是能正常越冬,並且生產的。
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
透過看行為資訊觀察,還是長期觀察來看,對於植物來說,尤其是冬季,或是初春這種時候,影響最大的,並非是夜間溫度,而是白天溫度。
如果白天溫度一直上不去,維持在十幾度的樣子,夜間達到五度,就很容易出現停止生長的現象。
如果說白天溫度上的去,能達到二十度以上,最好是二十五度以上,就算是夜間溫度達到三度,也能正常生長。
有了這些發現之後,鍾狄就對這事感興趣起來,對於一些生產上的事情,有些疑惑已經出現好久了。
對於植物來說,夜間溫度,是保證植物能夠正常度過的基準,只有達到零度,甚至於零度以下,植物才會凍傷,但是白天溫度就很重要。
長時間保持低溫,是比較致命的事情。
所以,正兒八經的,應該是提高白天溫度,在夜間,只要維持在最低溫度就行。
其實這裡面還有著很多細節,但鍾狄並不想去普及這麼多,更多的,他還是準備放在技術性文章中。
這段時間,除了編寫香梨的故事之外,更多的,其實是在研究桃李杏等生產技術,也就是說,如何更經濟,更安全的來生產。
最好是那種能保證農戶賺到錢的技術,當然,事無絕對,鍾狄還想了許多相對應的辦法,跟老姐說了,讓其統計歸納,最終想出比較合理的辦法。
恐龍蛋,味帝,法蘭西西梅,黃桃等等,研究太多,以至於到現在都還沒有正兒八經的文章面世。
鍾狄準備以明年沙芽果業為開端,直接將沙芽果業變成試種標準果園,將剩餘土地,均分在打算引進的果樹品種上。
這一次,他準備的是,研究一個不加入狂沙仙芽的液體有機肥,畢竟,狂沙仙芽實在有限,不可能大規模製造,只有這種方法可行。
這樣,不單單是試種,還是示範,還能給自己提供相關資料。
在寫這些的同時,鍾狄打算,加上如今這個課題,研究三溫對植物真正的影響。
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最適溫度,以這三種溫度為基礎,再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這一次,研究方向分為兩個,一個是專業性,給周正這種專業人看的,還一個是普及型,給廣大農戶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