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達內停下手邊的工作,認真的看著白然。
這份誠心,還是值得讚揚的,畢竟為了自己祖國的足球體系考慮,這不是一個十幾歲孩子應該有的覺悟。
這是非常難得的品質。
齊達內其實內心是很為白然高興的。
“嗯,我知道了。”
“你用本子記一下吧。”
白然立刻興奮起來,拿出了筆和本,認真聽著。
齊達內開口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青訓體系,地區與地區之間各不相同,每個區域的青訓各有其特點。”
“而這裡最具代表性的,有歐洲模式和南美模式。”
說著,齊達內站起身來,拉過一旁的白板,用筆在上面標註著。
“歐洲五大聯賽各豪門俱樂部有其獨特的青訓系統,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可以最大範圍內搜尋足球方面有天賦的小球員,。”
“同時這種模式也保證了俱樂部人才能無縫銜接,不至於出現青黃不接,大規模人才斷檔的情況。”
“歐洲的青訓,不僅可以培養優秀人才,還能為俱樂部創造不菲收益,很多家豪門球隊的青訓,轉手就能把培養的球員身價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錢兜售出去。”
“歐洲的這種青訓模式類似播種育苗,發現好的種子悉心培養帶其生根發芽,簡稱為育苗模式。”
說到這裡,齊達內停頓了一下,白然正在沙沙地往本子上記筆記。
齊達內點了點頭,繼續道:“而南美因為經濟原因,青訓和歐洲有所差距,但其巨大的群眾基礎和狂熱氛圍,使其出產的球員大量天賦型選手。”
“和歐洲大多數青訓球員穩健紮實不同,南美秋風大多瀟灑飄逸,有天賦的南美青訓球員一到歐洲如嫁接的樹枝一樣馬上就能開花結果,來了即戰力,這種模式為嫁接模式。”
“簡單來說,歐洲的大體青訓模式是系統化,專業化更多一些。”
“而南美則是海選型青訓。”
“雖然模式和體系各有不同,但一個健康的青訓體制基本上要有:場地,教練,教學大綱,比賽,心理引導,輸送機制。”
白然聽到了齊達內的解析,分析的頭頭是道,心中豁然開朗。
人家的青訓只是各有千秋,風格不同而已,但最基礎的這些條件基本上都具備的非常完善。
而反觀華國這邊呢,則是充斥著太多太多的金元因素,各種人際關係和利益關係交織在一起,沒辦法搞出純粹的足球。
所以青訓如此拉跨,也是必然的!
華國不缺少天才,不缺少有天賦的小球員,但迫於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他們根本就不會被髮掘出來。
而那些後臺強硬,資本雄厚的背後出來的人,又能指望他們要求多高呢?
這就造成了華國這邊青訓水平特別差,年年吹捧出來了球王,而這些“球王”往往又會高開低走。
其實他們都是資本的玩具罷了,只為了引起球迷們的熱情。
看來華國足協沒辦一件人事啊!這東西在他們手裡就是一個生意!
如何把一個普通的球員炒得火熱,將經濟效益最大化,然後再將其拋之腦後,以後的發展如何,球迷們對他的評價如何,那就跟足協沒關係了。
他們想扶誰上位,想讓誰退場,都是一句話的事。
但白然又能怎麼辦呢?
想到這裡,白然決定先把這個任務放一放,不領取也不拒絕,不能頭腦發熱去做一些還沒有做好準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