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的麥田在風中麥浪翻湧,稻杆上掛著飽滿的穀穗輕輕點頭。
田裡邊眾多專屬於農業部門的農民們在揮舞著手中的鐮刀,除此之外,針對這次大豐收,農業部門的部長——元谷,還去向大首領申請了借調軍隊和巡邏隊來幫忙。
免得出現忙不過來的情況。
雖然如今他已經身居高位,手底下管著幾千號農民,以及上萬畝土地,理應只用站到高處運籌唯握,把一切事情統一管理好就行。
但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讓他不得不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哪怕到了如今這個地步。
他仍是哪天不在地裡乾點活,就渾身難受。
但現在的工作強度讓這件事情也變成奢望,每天一醒來,就有滿桌子的檔案等著他。
農技員的培訓,安排,教學任務。還有薯類脫毒技術的推廣應用,各類輔助生產的機器學習。
就連哪塊地哪個季節收成不好,地裡出現了哪種蟲害,都歸他管。
雖然聽起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元谷知道,正是這些零零碎碎的雞毛蒜皮加起來,才造就了天元部落現在年年季季的糧食豐收。
日子就在忙碌當中一天天的過去了,等忙完這些,感覺可以休息一下的時候。
喲呵,豐收來了。
又可以開始忙新的事情了。
等豐收過去,那又是一輪週而復始。
兩側的田埂上已經擺好了摞成小堆的稻杆上,有人推著獨輪車來來回回,將這些稻稈搬運到已經從小廣場變成大廣場的——天元廣場上。
天元廣場平日裡主要用作天元城居民的遊樂場地,要開會的時候則用來開會,農忙的時候則主要用來處理稻穀和小麥。
現在從外邊看過去,上邊除了摞得高高的稻稈堆以外,偶爾還能看到幾個腦袋閃過。
走近了看,才發現裡邊擺著不少腳踏式打穀機和風車楊谷機,農業部從軍隊和巡邏隊借調過來的人就有不少在這裡幫忙。
他們還處於學習階段,畢竟不管是打穀機還是楊谷機都是天元部落研發部門的最新產物,為了趕在農業部門能在豐收之前用上。
研發部門這塊的負責人——元智,已經在工廠裡住了十幾天了,最近兩天更是眼睛都沒怎麼合過。
畢竟弄出來了得測試,測試透過後還得量產,量產之後還得抓質量。
這還不算,量產出來了還得教農業部的人具體的使用方法和簡單的故障排除。
這才加班加點,把打穀機和楊谷機都搞了出來。
這不,現在元智正在廣場上給準備展開工作的眾人講解使用方法呢。
這批打穀機是某系統大佬讓小電同學按照20世紀90年代的一種農村人力打穀機的圖紙復刻的。
勝在製作難度不高,但用處又很大。
首先,能提高工效,節約勞動力,用腳踏式打穀機脫粒比用谷桶打穀可提高工效30一50多。
形狀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打穀子的這頭下面是個踏板,用皮帶帶動打穀機邊上的一個鐵輪,鐵輪和裡面的滾筒同軸。
滾筒上裝有U形的曲環,尖的部分釘入滾筒。滾筒兩頭是鐵輪,中間是一排平行木樑。
利用滾動的U環來給穀子脫粒,還可以脫花生。比拿稻穗直接在圓木桶上脫粒快多了,而且脫粒時的損失也很小。
元智帶著製作人員給農業部的眾人一邊示範一邊講解,“脫粒時要連續不斷地均勻喂入,喂入量過大,會造成滾筒負荷過大,轉速降低,脫淨率和生產率下降。
莖稈夾帶籽粒增多,脫粒質量下降,嚴重時造成堵塞停車和機器損壞。
喂入量過小,生產率低,有時還會影響脫淨率。脫得淨、脫得快、破碎少、能耗低這些指標,實際是相互制約的。
如要脫淨好,破碎率會上升,生產率也會下降,能耗增加。”
說到這裡,他看了看周圍部分人已經在拿筆記錄了,而其中一個叫元木的小夥子的筆記最讓他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