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古城老街上冷冷清清,只有一家賣早點的店鋪亮著燈光,不時有人進出,端著碩大的籠屜。
“滴滴!”
一輛黑色的老式轎車從遠處駛來,嘎吱停在了靈官廟前,有人探出腦袋,招呼道:“辛苦了,快回去吧!”
“沒事,交給你們了!”
盯了一宿的兩個便衣襬擺手,疲憊的轉身離開。
而那人下了車,輕輕敲了敲廟門,不多時,有個道士開啟大門,疑道:“你是……”
“我找王道長,他準備好了麼?”
“哦,好了好了,請稍等。”
那道士明顯受過囑咐,態度好的嚇人,又進去了幾分鐘,便見王若虛帶著胖徒弟現身。
“道長,一大早打擾了,實在是迫不得已。”
“不妨事,走吧。”
說著,三人上了車,直奔縣中心。等到了地方,又加入不少人,最後變成一個小車隊,連著串的向郊外開去。
……
風水之說,淵源已久。
自魏晉開始大興,並融於道門,主要流派有兩個:一是唐末楊筠鬆開創的形勢宗,一是宋代王伋開創的理氣宗。
前者講究尋龍、察水、覓砂、點穴,以地氣論吉凶。後者取八卦五星,定住宅三要(門、主、灶)、六事(門、路、灶、井、炕、廁)之生克。
簡單說,形勢善於打野,理氣善於看家。
王若虛雖然胖乎乎的像個商人,但在風水學上的造詣確實不錯,相容兩家之長。此刻,他就手捧羅盤,儘量通俗易懂的解釋著:
“固鎮東面是山,山峰過百步,始成山龍。西面是水,水源低空而不填實,便可為吉祥。當年建城就請了風水大家,設計了一條長街,首尾東西,通攜南北,這才有了乘風破浪之勢,成為方圓百里的繁榮地。
不過現在,東山開採破了地勢,又建了水庫,恰好在生、旺二氣的星位。所謂山上龍神不下水,水裡龍神不上山。這山龍一入水,就成了泥鰍,壞了此地的風水局,這才一年比一年窮……”
“哼!”
那領導對此次行動非常重視,竟然親自臨場,聽了冷哼一聲:“照你這麼說,固鎮的經濟上不去,跟產業無關,跟政策無關,就是風水搞的鬼?”
“不不,我一時口快,絕不是這個意思!”
王若虛一縮脖子,剛才又得得瑟瑟的瞎顯唄,渾然忘了對方的身份。
“……”
大領導瞥了一眼,懶得計較,問:“你讓我們往東走,難道那個地方就在東邊?”
“山龍身損,必留破敗。如果我推斷不錯,應該就在東邊。”他訕訕道。
“你最好能儘快找到,我們時間有限,容不得一點浪費。”
“是是,我一定全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