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的眼中,小山城或許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比如安靜,悠閒,沒有那麼多雞毛蒜皮的破事,其實呢,哪裡都是一樣,所有的人們都在為了生活奔波,誰也比不上誰灑脫。
這年頭,你想悠閒的前提得是有錢,沒錢的悠閒,那叫街溜子。
楊逸不是有錢人,也不是街溜子,只是一個勤奮的景區小攤販,每天的工作就是雞鳴而起,挑著自己的東西來到景區,一坐就是一天,雖然枯燥無味,但是奈何人在世間,總要吃喝拉撒,這所有都離不了錢。
這會兒,楊逸已經挑著擔子來到了山下,這裡是山門的側面,離景區大門不遠,但是這條路只有本地的村民知道,一般遊客也不會走到這裡,每天清晨,村裡的小販們都是騎車來到這裡聚齊,然後在挑著擔子上山販賣,等到黃昏在下來,週而復始。
山腳下有一座孤零零的土瓦房,主人是一個古稀的老頭,大家都稱呼他為老王頭,平常的工作就是給小販們看看車子,老頭子老伴去的早,兒女們也都在城裡面安家立業了,老人住不慣城市裡面的房子,就回到小鎮裡,幫人看起了車子,老人年輕的時候據說當過兵,老了身體也算硬朗,一個人現在倒也樂得自在。
楊逸今天下山有點晚了,到了這裡已經是最後一個了,推開院門,自己的那輛破舊的三輪車孤零零的放在一邊,看了下四周沒人,便扯起脖子喊道:“大爺,大爺。”
喊了兩聲,沒人應答,便扒著屋子的窗戶往裡面瞅了瞅,發現老爺子正在屋子裡面的躺椅上躺著,癟著嘴張張合合,得,感情是睡著了。
沒去吵醒老爺子,只是默默的把自己的東西堆上車,然後撿了兩跟賣剩下的玉米棒和兩個茶葉蛋,輕手輕腳的放在了堂屋的桌子上,這才出了小院。
這條通往小鎮的小路沒有打水泥,坑坑窪窪的,車子走在上面很是顛簸。騎行了大概十多分鐘,就到了小鎮的主街道,這裡主要以平房居多,少有那麼兩家蓋了幾幢二層的小樓,各家以衚衕串聯,繞來繞去的猶如迷宮一般。
順著街道一直往東邊望去,就能看到山下縣城的高層建築,此刻已經燈火通明,城市的夜生活已經開始了。
楊逸居住的小鎮叫做白雲鎮,是伊縣最西邊的一個村鎮,本就是窮鄉僻壤,自從白雲山被改造之後,政府才給鎮子上修起了柏油路,通上了自來水,安裝了數字電視以及寬頻,還給鎮裡面規化了一個供人們休閒和娛樂的公共場所。
這兩年白雲鎮依靠白雲山,村民自己到山上販賣點東西,有手藝的還在山下開上一家飯館,有的甚至還做起了民宿的生意,村裡的居民這兩年生活條件也稍微比之前好了那麼一點。
“呦,小逸回來了啊,今天包餃子,一會讓小丫給你送一碗過去。”
“謝謝嬸兒,下山的時候我就惦記著您的這口韭菜餡膠子了,”隔壁的李嬸是從小到大看著楊逸長大的鄰居,沒必要客氣,這幾年下來,早就比親戚還要親了。
“哈哈,你先回家吧,先歇息一會,等會好了讓小丫給你送過去。”
“哎,好勒。”
跟李嬸打完招呼,楊逸在一個小院的門前停了下來,開啟院門,院裡是三間舊平房,正中是堂屋兼著廚房,左右兩邊一個是楊逸的臥室,一個是楊逸的工作室,廁所在院子的一角,屋簷下還堆著一些劈好的乾柴。
在這裡生活,基本上都不用鎖門,村民們個個見面都能叫出名來,見面了嘻嘻哈哈打個招呼,遠不是城裡面那種對門不相識的陌生感可比的。
楊逸停好車,把東西一件件的搬進屋子裡面,今天茶葉蛋賣的比較多,晚上還要去買點雞蛋去,玉米不用準備,後山坡上自己種了兩畝,都是現成的。
隨便洗了洗手,楊逸便開始記賬,隨著天氣的轉暖,白雲山的遊客明顯的增多了,最近幾天的生意都還不錯,今天賺了兩百一十塊,很不錯了,等到了旺季,一天差不多能賺個三百來塊,一個月有將近上萬的收入,趕的上城市裡面的白領了,楊逸還是很滿足的。
楊逸心中歡喜,剛把賬本收好,就聽到外面有人喊:“哥,我媽讓我把餃子給你送來。”
接著門簾一挑,進來一個大眼睛的小姑娘,簡單幹淨的衣服,臉蛋圓圓的,手裡捧著一碗還冒著熱氣的水餃。
“來,給我,”楊逸連忙接過水餃,放在桌子上,問道:“你這麼快就吃好了?”
“爹孃還沒有吃完,我不餓,隨便吃了點就過來了。”
楊逸轉念一想,哈哈笑道:“怎麼,想要減肥啊?”
小姑娘扯了扯自己肉嘟嘟的臉蛋,“嗯,你看我的臉,肉都墜下來了。”
小姑娘名叫陳琳,剛滿十五歲,小名叫做小丫,馬上就要中考了,從小就喜歡跟在楊逸屁股後面跑,楊逸有什麼好東西也都是第一時間給陳琳留著,所以兩人的關係自是好的不得了,陳琳有什麼心事不給爸媽說,也會給楊逸吐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