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天的相處後,蕭寒對他的個人導遊哥丹威有了基本的瞭解。透過對哥丹威的試探,蕭寒發現此人腦經活絡,是個善談且機警的人,同時也是個緬甸通。
逛了幾天果敢的景點後,蕭寒要求哥丹威帶他領略一下果敢的人文景觀,瞭解一些果敢當地的人文文化,而哥丹威也爽快地答應了。
在前往果敢之前,蕭寒曾翻閱有關書籍,瞭解果敢的歷史變遷,但是書上的內容只是作者或是正史中想讓讀者知道的部分,至於其他的則需要野史或當地百姓的口口相傳,這就是為什麼蕭寒會在遍佈華人的果敢地區聘請果敢當地個人導遊的原因,他需要一個果敢通,最好同時是一個緬甸通。
當蕭寒要求哥丹威講述果敢歷史時,哥丹威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拍著胸脯保證,只要是蕭寒想知道的,沒有他哥丹威不知道的。
蕭寒淺笑之,但願吧。
在哥丹威的介紹中,哥丹威提到了“果敢王”彭家聲、“海洛因教父”羅星漢曾於1949年在果敢最後一任土司楊振材所辦的進修班學習,而教授他們課程的老師是國民黨殘軍軍官,這些軍官中部分人還畢業於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而楊振材正是楊二小姐楊金秀的哥哥。
儘管這些知識,蕭寒從其他渠道已獲悉,但是他需要一個契機,一個將哥丹威引入楊二小姐所辦學校的契機,他需要知道學校的學生有哪些,那些學生現在怎麼樣了。
當然,蕭寒也不指望能全部知道,但是要儘可能多地瞭解那些學生,如果能弄到畢業照或是學生通訊錄就更好了。
事實上,蕭寒確實抓住了這個契機。
哥丹威不愧是果敢通,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彭家聲、羅星漢、坤沙這些曾畢業於國民黨殘軍93師在果敢開辦的“果敢軍事學校”的學生,同時還附贈有關這三人之間各種恩怨的八卦新聞。
在這些“新聞”中,讓蕭寒最感興趣的便是楊二小姐楊金秀與“海洛因教父”羅星漢之間的感情糾葛。
但是,蕭寒並不認為素季會因為這點而崇拜楊二小姐。
會是崇拜嗎?
蕭寒之前也有這種想法。
不是崇拜之人,便是仇恨之人,但是從素季書寫的紙張來看,“楊金秀”三字字跡清晰,筆畫勻稱,並不像是懷著仇恨之心寫下的。
試想一下,如果仇恨一個人時,你在寫他的名字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心情呢?是否會加重書寫時的力道,甚至在寫完後會憤怒地將字跡抹去?
或是在名字上打叉或是直接以各種線條將所寫名字掩蓋,就像你很不想再見到此人一般。
哥丹威的八卦有點偏離蕭寒的目標,不過聽聽也無妨。
楊二小姐是素季的偶像,這一點本身也只是蕭寒的猜測,但是要怎樣才能不失分寸且不做作地將素季的畫像呈現在哥丹威面前呢?
直接根據畫像找人是否更便捷些?
雖然,危險可能會來的更早些,但是,那又怎樣?
既然是果敢通,說不定哥丹威認識素季或是他認識的人中有人認識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