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人生
第一卷
第十六章 查臺賬 找問題
王陽明,也名王守仁,浙江餘姚人,漢族。明代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
此人為官之初經歷大起大落,在貴州修文某山洞大徹大悟後青雲直上,作者清風明月在其《明朝那些事兒》中對其人有重點描述,其主要功績有平定江西和兩廣盜亂以及平定寧王叛亂,後在平定地方匪患時病死在出徵的路上。
他的作戰指導思想就是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等遊擊風格,因為他認為決定戰場勝利的因素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戰場之外,從其某次帶兵平叛用優勢兵力包圍盜匪之後並不著急發動總攻,而是等對方餓個半死才殺進去的行為就可見一斑了。
王守仁,其一生弟子眾多,再傳又傳的弟子那就更數不勝數了,其心學的標誌最主要說兩點你們就明白了,心學代表思想就是“知行合一”和“解放思想”,這人也怪,從小就立志做聖人,也就是孔孟和朱熹那樣的聖人。
不但做成了,還遠遠超越了前面的幾位聖人,因其弟子眾多,其心學流傳甚廣,向東至日韓,向南至東南亞,向西到達歐洲,不用向北,愛斯基摩人今天估計也學不會,他們甚至都沒有文字。
後來人對王陽明的評價無一例外的都是高度的讚揚,這裡就不細說了,選一兩個人的評價足以。
國父孫中山先生: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而帶領日本海軍艦隊取得日俄戰爭勝利的東鄉平八郎有一塊隨身腰牌,上面只有七個字:‘一生低首拜陽明’。
王守仁,實乃千古第一聖人也,也有人說其是歷史上最後一個聖人,但個人認為他是唯一的聖人,沒有之一。
“結婚了呀,兒子都不小了。”
“多久沒回家了?”
“過完年就沒回家。”
“想兒子嗎?”
劉美麗沉默片刻沒有回答,側過頭又開始反問林雲。
“你結婚了嗎?”
“離了。”
“有小孩嗎?”
“有個女兒。”
“多久沒回去了?”
“和你一樣。”
“你想女兒嗎?”
“和你一樣。”
林雲心想我沒事找事聊這個幹嘛,NND,真想呀,哪個孫子才不想,工地上有老婆的想老婆,有小孩的想小孩,說為了國家建設在外邊堅持簡直就是瞎扯淡。
你我皆一樣,為這錢財疲於奔命。
要不是為了多掙兩個錢兒回家,哪個孫子才會背井離鄉的出來修路,建設國家只不過剛好和建設小家的目標重合而已。
都沒有那麼崇高,所有的崇高都必須有一個衣食無憂的前提。
修路修路,吃灰喝土,有家不回,餐風飲露。
管理人員尚且如此,工人們呢?
他們更苦,他們更累,他們也想家,更想老婆孩子,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他們唯一的心思就是“少下雨多上班,偶爾還能加點班,過年回家發了錢,老婆孩子多花點。”
一門心思的人往往單純,這是事實,但不是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