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決定,三國之間的此次合作,涉及所有。
這也就是說,今後不論哪一國受到了侵略,出於道義以及合約上的規定,該國就必須出兵。
對於這一點兒的提議,趙長青早就暗示過諸葛亮了,讓他完全無條件的答應晉國的要求。
因為這一點兒,正是由晉國親自提出來的。
合盟的事情暫告一段落,到目前為止,暫時三國之間達成一種怎樣的合作關係一事,還沒有向外透露,因為大家都想著,等到三帝會盟結束以後,再共同昭告天下。
很顯然,估計晉國是沒這個機會了。
關於三帝的會面,三國之間的大臣們共同商議,在推遲幾日。
現在臣子之間剛剛談妥,帝王之間的事情,就沒有必要這麼急了,總得給大家一個緩口氣的時間才行。
就在三帝即將參與會議的前一天,趙長青接到訊息,有楚國將軍在青州邊關囤兵數十萬。
再加上楚帝原本帶來參與三帝會盟的大軍,他幾乎是將楚國的所有老底都帶過來了。
其意思已經不言而喻了。
幸虧在此之前,趙長青就已經讓曹參率領大軍,來到了魏楚兩國的接壤地帶。
也興許是楚國以為魏國會有什麼動作,所以才往那裡派兵的吧。
但是不管怎麼樣,兩國的關係再度有些‘曖昧’是真的了。
可見,即使趙長青不決定殺晉帝,那麼三國之間早已惡劣的關係,也並非是區區的三帝會盟就可以彌補的。
晉帝在這幾天內,已經得知了北涼王世子去見趙長青的事情了,但是他並沒有怎麼理會,或者是說,他並沒有怎麼關注這件事情。
因為他現在有一項更為重要的事情在等待著自己去做。
就目前而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可惜,自己的那位好兄弟北涼王沒有來這裡,只是讓他兒子過來了,這有什麼用呢?
晉帝覺得,自己很可能再也見不到北涼王了,想要置他於死地的心願,怕是隻能帶到地下了。
自從他發現北涼王有什麼不軌之心的時候起,他就便想讓北涼王身死道消了。
但是很可惜啊,無論自己這邊怎麼下聖旨召他入京,北涼王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推遲,導致他自當年從京城回到北涼後,便再也沒有入過京了。
涼王不入京,晉帝又能怎麼辦呢?
只能無可奈何的眼瞅著他壯大,而且晉帝又不願與北涼兵戈相向,因為北涼是晉國的門戶,這些年來,要是沒有北涼守住門戶,怕是唐國的大軍鐵蹄,早就踏在了晉國的國土之上了。
楚帝這邊,這幾日他的心情很好。
刺殺趙長青一事,就是他派人做的,但是就現在來看,好像行刺的計劃很成功。
一來徹底摸透了魏國皇帝的真實武學境界,二來是成功嫁禍給了晉國,即使魏國不相信是晉國乾的也沒事,只要懷疑到了晉國頭上就可以。
他現在只想看到魏晉兩國之間關係惡化。
其餘的一概不重要,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有句話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