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淑貴妃小的時候救過韓戰一命,他們是親姐弟,自來感情好,所以這事並沒有人提起,但淑貴妃此時想要用這個救命之恩來讓韓戰救太子,只是淑貴妃沒有下定決心而已。
一旦他們母子沒了定國公府的支援,盛和帝現在心思莫測,淑貴妃沒有信心能讓太子最後登位,尤其是她還有了長孫,有了另外一條可選的道路。
“娘娘,不好了,小皇孫突然發起了高熱。”
“怎麼回事?你們是怎麼照顧小皇孫的?難不成是看著本宮和太子失勢所以怠慢了小皇孫?”
淑貴妃眼睛一厲,邊說邊往小皇孫的住處而去,不過此時,她雖然擔心小皇孫,但心中也做了決定。
淑貴妃決定要用救命之恩讓韓戰救太子,畢竟小皇孫年紀太小,不知道以後能不能養大,她不能把希望都放在一個奶娃娃身上。
而且定國公府到底是自己的孃家,以後只要他們真心懇求,只要韓戰最後被治好,他們就一定會原諒自己和太子的,淑貴妃不斷的自我安慰,下意識忽略心中的不安。
小皇孫只是有些著涼,幸虧發現及時,但到底年幼,這番折騰下來即使病好了還是病懨懨的,連盛和帝都來看過幾次。
淑貴妃也藉著小皇孫的關係替太子說了幾句話,盛和帝雖然好似消了不少氣,只是對於之後給太子引蠱的人選,盛和帝一直都沒有表態,淑貴妃沒有辦法,只能繼續請命。
不是淑貴妃著急,而是太子在宗人府聽說又傷了人性命,宗人府又有各處的探子,這般下來,流言越發止不住,甚至朝堂之上已經有廢太子的聲音。
更讓淑貴妃著急的是,這番主張廢太子的人,並不是哪個派系的,而是清流,這說明對方已經徹底放棄了太子。
除了解蠱之事牽扯之人越來越多,身份越來越尊貴外,還有就是太子最近的動作,到底傷了清流派的心,甚至連一些支援正統的文臣都不是那麼反對。
之前太子還是三皇子時,會順利的被立為太子,除了當初定國公府的支援外,和他當時算是盛和帝的長子,並且生母出身尊貴位及貴妃有關。
畢竟朝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支援立嫡立長的,所以當時的太子可謂是天時地利與人和都佔盡了,可選現在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現在連這些文臣也對太子行事不滿,態度模稜兩可起來,不能不讓淑貴妃驚心,所以,太子解蠱之事必須儘快解決。
“愛妃心中焦急朕也知道,太子也是朕的兒子,朕也擔心,可是折騰了這麼久,就是沒有辦法給太子引蠱成功,朕也無奈。
愛妃別急,朕已經讓太醫院繼續研究,早晚都能把蠱蟲殺死,現在為了太子好,還是讓他繼續在宗人府待著吧。
愛妃放心,宗人府那裡朕已經交代了,絕對不會委屈了太子的,有空你也去宗人府看看勸慰太子一番,讓他不要擔心,安心養身體重要。”
盛和帝拍拍淑貴妃的手背安慰,可惜完全沒有起到作用,這話在淑貴妃聽來就是放棄太子了。
什麼讓太醫院研究?太醫們要真是這麼厲害當初三國何必這麼忌憚苗醫族,讓她去勸慰太子,不就是讓太子認命麼?這般淑貴妃怎麼甘心?
“皇上,您的心臣妾和太子都知道,只是引蠱之事已經快要成功,韓星辰就讓差點就把蠱蟲引出,那說明臣妾的弟弟韓戰肯定可以成功,他是太子的嫡親舅舅,是最適合的人選。”
雖然是適合的人選,但一開始就沒人提及韓戰就表示這事不可行,只是現在淑貴妃沒有別的辦法。
畢竟比起得罪以後會原諒她的孃家人,她並不想得罪宗親,淑貴妃可是聽說了,現在宗親們都已經偏向老四和老六了。
“胡鬧,煜恆是定國公府的繼承人,是朝廷的肱股之臣,怎可涉嫌?”
淑貴妃還沒有說完就被盛和帝打斷,只是淑貴妃小心看著,果然發現盛和帝並不如他表現出來的那麼生氣,心中有了決斷。
“臣妾知道,可是臣妾的弟弟是太子的親舅舅,他這麼做不是以臣子的身份,而是以一個擔憂外甥的舅舅身份。”
“煜恆和定國公同意了?”盛和帝的眼神有些幽深。
“臣妾還沒有和孃家說,不過臣妾有把握,他們會同意的,還請皇上給臣妾這個機會。”
淑貴妃覺得盛和帝不會拒絕,果然,雖然盛和帝表現出萬般無奈,但他心中其實是支援的,只要不用他出面就行。
“罷了,朕同意,說到底,這是定國公和愛妃之間的事情,你們是親人,自己商量就好,只是如果煜恆不同意,愛妃也不要傷了彼此的顏面。”
換句話說,盛和帝不許淑貴妃假借他的名義逼迫定國公府,淑貴妃點頭,她本來也沒有想過借盛和帝的名義,此時得了盛和帝的准許,淑貴妃就去安排其他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