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和黃子澄就是典型書呆子,齊泰相對算半個正常人。
朱樉覺得這三人合稱建文三傻,一點都不冤枉。
“你說咱看人的眼光不行?”
“你可不要恃嬌而寵,這話你得跟咱說清楚了。”
朱元璋覺得這小子,純粹是在誣陷自己慧眼識珠的好名聲。
見到朱元璋額頭的青筋一跳一跳,有發怒的跡象。
朱樉不慌不忙說道:“廢除了宰相以後,你老人家倒是大權在握,唯我獨尊了。”
“可是你發現了沒有,自從李善長致仕以後。”
“沒有一位六部尚書能在任上超過三年。”
朱元璋反駁道:“那些人,大多都是前朝的降臣,咱把他們清理出朝廷有何不對?”
“我沒說你做的不對,可是要完成新老交替,應該有能臣幹吏去填補那些空缺的官位。”
“沒有建設人才梯隊,培養足夠的人才儲備。”
“如今的朝堂,可以用一句青黃不接來形容。”
朱元璋反覆咀嚼人才梯隊和人才儲備這兩個詞語。
雖然是他從未聽說過的新穎詞彙,不過從字面意思,聯絡其中上下文。
他倒是理解出了,其中的七八分含義。
朱元璋冷哼一聲,怨氣十足道:“咱倒是真心實意的,想要網羅天下才俊。”
“現實的情況是這江南一地的文人不是心懷前朝,就是忘不了故主。”
“他們連咱的徵召令,都能拒不奉詔。”
“咱的科舉這幫掉書袋的讀書人,就更不買賬了。”
見到朱元璋有紅溫的跡象,朱樉忍不住火上澆油道:“人家張士誠佔據蘇州十二年,開倉濟貧、興修水利、獎勵農商、善待士人。”
“還多次減免賦稅和徭役,不像某些人一上臺就趕散了數十萬江南百姓。”
洪武趕散發生在大明立國之時,朱元璋下令,將數十萬蘇南富裕之地的百姓遷徙到土地相對貧瘠的蘇北等地。
這件事屬於朱元璋的逆鱗之一,被親兒子當面揭了老底。
朱元璋拎起紫砂壺就往朱樉頭上一扔。
朱樉臨危不懼,輕輕抬手一撥。
飛過來的紫砂水壺彈在了車廂上,發出砰的一聲碎裂成了幾塊,掉落在了地上。
“氣急敗壞了,還是想殺人滅口咋地?”
朱元璋喘著粗氣,眼睛血紅。
一副要吃人的兇狠模樣。
“你懂個屁,咱是為了將這些高門大戶侵佔的耕地,退還給當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