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對於其他朝臣的疏遠和戒備……
“武相,說一下此戰戰損及戰果吧。”
“諾!此戰,我大蒼共陣亡正軍四十三萬,傷殘退役軍卒十七萬。
總戰損為六十餘萬!
僕從軍方面,共戰損七十八萬!
刑徒軍方面,共減員一百五十萬人!
所有大軍,共計戰損兩百九十萬!
至於戰果,此番,我軍共斬殺敵軍七百多萬,納降一千多萬!
另外,僕從軍人數達到四百八十萬,刑徒軍人數達到八百六十萬!
還有七十餘萬僕從軍晉升為正軍,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四島之人。
……
人口方面,我大蒼子民已從一億八千萬擴大到三億五千萬!
疆域方面,我大蒼領土已從三千萬頃擴張到了一億三千萬頃!
南北最長距離達七千裡,東西相距最遠達四千五百里!
至於其餘收穫,已列出詳細清單存入御史臺案牘庫!”
上官無敵眼中透出一抹笑意,顯然十分滿意。
“我大蒼現共有正軍一千六百餘萬,僕從軍及刑徒軍一千三百餘萬。
如此軍力,強則強矣,然對於王朝壓力極大,難以長時間維持!
另外,裝備方面也難以跟上,更不用說更新換代。
是以,本王深思熟慮之後,決定作出一定改變。
日後,除水師不計外,王朝正軍將維持在一千兩百萬左右。
而僕從軍及刑徒軍也將各自維持在六百萬左右。
也就是說,王朝總兵力不會超過兩千五百萬。
正軍出現戰損,便從僕從軍中滿足了條件的後備正軍中擇取補充。
僕從軍出現戰損,從刑徒軍後備僕從軍中擇取補充。
刑徒軍出現戰損,則從罪民中擇取補充。
至於超出限額的刑徒軍軍卒,便挑選實力較低者遣向各處礦藏、工程等地方效力。
原定的罪民升僕民,只有從軍立功這一條路的限制,也要適當更改。
從軍立功仍是最佳選項,但透過其他特定方式也可做到。
若不然,此番變革之後,將會有大批的罪民再無出頭之日,這對於王朝安穩很是不利。
至於具體的章程,便由御史臺來擬定!”
“微臣遵命!”
郭嘉出列應諾,而後又退了回去。
“王朝疆域擴張,在官員選拔呼叫、物價量衡,以及區域劃分等方面,勢必都會出現諸多問題。
關於這些,兩位宰相應與六部及時擬出策略、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