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波旁島三國以及波莫西陷入“第六次波旁島戰爭”時,波里斯其實也不太平,大曆2256年時,南波烏圖再次爆發了“南波烏圖戰爭”,而波里斯站在埃多楠冕這一邊,幫助埃多楠貴族進攻代表南波烏圖正統的卡多許冕。
但說是發動戰爭,實際上波里斯對卡多許冕的進攻次數很少,甚至每次出軍前都會派遣使者告之卡多許冕,讓卡多許冕提前做好野戰準備(如果卡多許冕不肯野戰的話,就是不給波里斯面子,那就別想讓波里斯像現在這樣對待卡多許冕了)。
也因為這樣,所謂的“南波烏圖戰爭”最主要的衝突,還是南波烏圖人的卡多許冕與埃多楠人的埃多楠冕之間的衝突,波里斯參戰的主要目的,還是讓自己的軍隊在正規戰爭中磨練一下,不至於對戰爭一無所知。
所以即使波里斯此時面臨著“南波烏圖戰爭”,他仍然能一邊進行“戰爭”,一邊繼續“再開拓”。
所謂“再開拓”,是波里斯在2222年提出的概念。當時執政長認為,波旁帝國之所以能成為輝煌的帝國,是因為其子民不懼波濤而萬里開拓,從埃多楠半島到騰龍大陸都留下了波旁人的足跡,而當波旁開拓步伐放緩以後,波旁也開始衰弱了。
而時過境遷,到了如今的第三波旁,埃多楠波里斯,也應該繼續波旁偉大的“開拓”事業,進行再開拓。
那麼往哪裡開拓呢?北上就不用考慮了,那裡是波莫西的地盤,況且已經知道北邊是拉文蒂卡地域,再往上是漢瑪多爾地域,所以波里斯“再開拓”的方向,是在從沒有人到過的遙遠西方。
當到22世紀時,由於波里斯將統治重心放到埃多楠半島上,並且讓埃多楠半島不再是兩國爭霸,大大促進了埃多楠半島的開拓事業,尤其是以前已經有開發過的土地,更是得到了大力開發。
除了土地開發以外,對埃多楠半島的認識水平也在與日俱增,南波烏圖的西極已至卡西拉,而透過探險家的日夜不倦,也知道從卡西拉再往西,有一不知始終的宏偉山脈,自大陸伸出延伸,橫貫到海岸。
卡西拉遠處的海岸再往西,就開始向北拐,那麼再北方是哪裡呢?這就無法知道了,而“再開拓”的初期事業,就是探尋海岸到底駛向何方。
“再開拓”是新任督軍作為自己執政重點工作來推進的,所以儘管死了很多人,卻在短短4年內就有了喜人的成果,海岸轉向北處何方未能知曉,但是繼續向西卻又探索到了新的土地!
波里斯有了新的殖民據點,而波里斯的“大開拓”便以這座如今被命名為馬蘭艾斯的城市,轟轟烈烈的展開,一直到倫道夫到達波里斯時,也對這一事情如雷貫耳,畢竟馬蘭艾斯的小麥一經推出,就因為其高產與富含魔力而風靡波旁的海。
過去五十年來,波里斯一直對外國封鎖著馬蘭艾斯的道路,而由於馬蘭艾斯確實過於遙遠,只有波里斯能過去,所以當地的秘密一直被完好的儲存著,但是如今波里斯決定有條件的公佈一些馬蘭艾斯的資訊,以此作為第三波旁的功績。
於是波里斯當局邀請了一些外國友人去馬蘭艾斯居住,而因為《共和國過往考》被波里斯聞名的倫道夫就在邀請之列,於是倫道夫在2269年被波旁任命為波旁駐波里斯副使,轄馬蘭艾斯事務。
接到任命以後,倫道夫就被請入船艙中,在昏暗的船艙度過了航行,一直等到航行到馬蘭艾斯時才被放出,並且禁止去海岸參觀。
倫道夫就這樣在馬蘭艾斯居住下來,他考察馬蘭艾斯的風土人情,收集當地遊吟詩人的詩歌,為當地寫下了《馬拉奈斯之歌》,成為馬蘭艾斯最早的歌謠。一百多年後《馬拉奈斯之歌》被刻在馬蘭艾斯的廣場上,而倫道夫也被封為馬蘭艾斯的友人。
到了馬蘭艾斯時,倫道夫瞭解到“再開拓”的最新訊息,經過五十多年的探索,波里斯已經搞清楚了馬蘭艾斯的地理,馬蘭艾斯並不是在某個小島上,而是同樣是在中土大陸的一個半島上,這個半島已經被命名為馬蘭艾斯半島。
而馬蘭艾斯半島與埃多楠半島之間,有一個堪比邁拉米半島一樣大的龐大海灣,因此兩個半島的最短路徑是直接渡海穿梭過去。而埃多楠半島極西之地的山脈之後,是有一半邁拉米半島南海岸線那麼長的沼澤地,所以埃多楠半島無法繞過山脈殖民。
經過五十年的探索,波里斯已經搞明白馬蘭艾斯北方的海灣究竟如何,所以波里斯重啟了繼續向西的計劃。倫道夫近來對航海很感興趣,因此他軟磨硬泡,終於在2272年時被波里斯同意讓倫道夫登上一次航海探索行動。
結果就是在這一次航海中,倫道夫所在的船隻意外的發現了一座規模遠超馬蘭艾斯的城市,而城市中的居民看到波里斯如此巨大的船隻,也頓時嚇了一跳,更讓雙方驚訝的是,對方居然都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文明。
探索艦隊對這個嶄新的國家充滿了好奇,因為自從布托克西發現瑪茲島以後,波旁的海諸國已經三百多年沒有發現新的國家了。
可是雖然探索艦隊充滿了友善,但是這座語言不通的城市卻對探索艦隊極其冷漠,最後還是抑制不住好奇心的倫道夫自願走入這座城市作為人質,才讓這座城市同意,讓探索艦隊的部分成員坐著小木舟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