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林的計劃進行的很順利,哥尼格塔在北洛林大統地的統治極其不得人心,當地的居民(不算從北方遷過來的僑民),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乃至從北方來的僱傭兵,都對哥尼格塔百般不爽,如今藉助著洛林的旗幟,他們終於可以發洩心中的怨恨。
哥尼格塔當地駐軍的抵抗是如此的軟弱(因為哥尼格塔此前在當地主要依賴僱傭兵,結果僱傭兵這次幾乎全都反水了),洛林在秋收後起義,不到半年就攻下了北洛林大統地的首府,也是哥尼格塔過去的第二個首都,波恩尼斯。
緊接著洛林又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很快就幾乎完全掌控了整個北洛林大統地(和這個時代的所謂“叛軍”一樣,大多數領土仍然是委任當地的貴族來治理。)
洛林在北洛林大統地的突飛猛進,也吸引到東方(哥德羅思)和南方(哥達緹娜)的注意,他們敏銳地意識到這又是一次絕好的機會,可以打擊可怕的哥尼格塔,更妙的是主戰場還不在自己這裡。
面對兩國的拉攏,洛林在議會上力主接受哥德羅思的拉攏,他是這麼說的:“我們洛林地,從古至今還從未被哥達緹娜佔據過,而相反,我們以前就是哥德羅思的附屬地,所以如今重回哥德羅思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哥德羅思同意授予我們自治權就行。”
“但是哥德羅思是隻有一個行省的弱國,所能給我們提供的援助遠不如哥達緹娜啊!”一些反對者這麼說道。
“就是因為哥德羅思是弱國,我們才要與哥德羅思合作,這樣即使我們戰勝哥尼格塔,最多也只是變成與哥達緹娜國力相當的國家,所以哥達緹娜不會與哥尼格塔聯手來進攻我們,那樣的話,我們就會遭遇雙線進攻這樣可怕的困境。”
“並且設想一下,假如我們與哥達緹娜聯合,會發生什麼事情?哥德羅思一定會處於恐懼之中而與哥尼格塔聯合,以遏制哥達緹娜的入侵。”
“更何況我很懷疑,哥達緹娜試圖聯絡我們並不是要削弱哥尼格塔,畢竟在我們控制北洛林大統地以後,哥達緹娜和哥尼格塔就不接壤了,哥達緹娜恐怕是想讓我們頂住哥尼格塔,自己則趁機入侵併攻佔哥德羅思。”
於是在洛林的力主之下,反叛軍拒絕了哥達緹娜並選擇聯合哥德羅思,而就如洛林所預料的那樣,即使反叛軍拒絕了哥德羅思,哥達緹娜也沒有與哥尼格塔聯合,預測的正確使得洛林的威望大大增加。
時間荏苒,6年彈指瞬間,此時洛林掀起的叛亂已經演變為戰爭,以洛林之名被稱作“洛林戰爭”,哥尼格塔由於波旁的海貿易斷絕而失去最大的武器,“錢”以後,愕然發現自己的軍隊居然變得如此脆弱,多次的進攻都被擊退,反而還損失了不少的領土。
一天,瓦迪蘇瓦夫三世正為前線催促軍餉而煩躁的時候,宮廷文書進來傳話:“瓦迪蘇瓦夫三世閣下,波特盧使節求見。”
“波特盧使節?”瓦迪蘇瓦夫三世露出了疑惑的神情,由於哥尼格塔的邊境與印安地接壤,所以瓦迪蘇瓦夫三世也是對波特盧有所瞭解,知道如今波特盧與印安地陷入戰爭。
根據神界制定的《外交法》規定,當兩國處於戰爭時,外交使節只能在對方指定的位置得到良好的待遇,攜帶人數不超過10人、不低於3人的僕人和2名家眷,並且不得走出指定範圍,一但違反則當事國有權擊斃違規使節。
然而現在這個波特盧使節居然冒著生命危險,橫穿印安地的國土來到哥尼格塔,可以料想他所圖甚大。
果然,在見到瓦迪蘇瓦夫三世以後,波特盧使節興致勃勃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想讓哥尼格塔和波特盧像“來德祿”戰爭那樣,東西夾擊印安地,波特盧使節聲稱這樣瓦迪蘇瓦夫三世就可以擴張領土,他日必能要炳史冊。
瓦迪蘇瓦夫三世聽了這話以後,沒來由的一陣煩躁,哥尼格塔南邊都打的不可開交了,還哪來的精力去西邊開戰線列印安地?
在婉拒波特盧使節以後,迪卡林憂鬱的嘆息著,對文書說道:“和大臣商量一下,儘快和印安地簽署一個互不侵犯條約,這樣子雙方都能安心。”
文書鞠躬點頭以後退了下去,獨留瓦迪蘇瓦夫三世惆悵的待在大廳中:“這算什麼事啊!難道哥尼格塔的中興,要在我這一代結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