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沉鉤第X期·經典書籍之》——作者:群星隕落
在古往今來的無數著作中,16世紀成書的《地域文化與族群的分野》無疑是一本具有始祖地位的著作。
這本書被譽為當今瞭解16世紀乃至之前,波旁的海諸族群分化、分佈的權威性圖書資料,還開創了一門新的流派,並且為後世確立族群調查提供了許多方法與借鑑,可謂是居功甚偉,乃是一代開山之祖。
那麼這本書究竟講了書名呢?
其實《地域文化與族群的分野》這本書所講述的內容並不複雜,全書一共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序言,主要是感謝海神的恩典,說明為什麼要寫這本書,還嘮嘮叨叨的總結了作者寫這本書的經歷,以及一路上遇到的辛苦,最後還極其有耐心的將自己的家世與生平全部介紹了一遍。
第二部分是地域文化與族群的分野,講述作者的觀點,他認為地域文化是怎麼分為族群的,這一部分全是理論性的文字。
第三部分是實證,作者將他調查結果、總結與感想全部放在這一章節,這也是在如今全書最重要、價值性最高的一個章節。
第四部分是邊緣族群,記載了一些不屬於波旁系的族群,豐富了全書的內容,使全書變得更加完整,清晰的記載了16世紀時波旁的海諸族群。
第五部分是失落的族群,記載了一些曾經出現過但是在作者活著的時候已經消失的族群,還有周邊的未開化族群。
該書的作者是16世紀的北波烏圖人,被譽為“族群學家”的盧爾·沙特斯,生卒年為1610年至1692年,享年82歲。
盧爾本人出生於埃多楠半島的河楚,當時河楚是屬於波利管轄,但其實河楚所在的中土林間殖民衛所有極大的自治權,波利很難對當地有影響力。
盧爾的沙特斯家族原來是老航道的波旁人,在林間殖民衛所反抗波旁的時候投奔,最終被冊封為貴族,在當地的河楚紮根下來。
除了《地域文化與族群的分野》以外,盧爾一生還有兩個值得稱道的事情,一是在他的航行下,波利與拉文蒂卡接觸;二是他有著一個好兒子“賢人”索利特,儘管如今“族群學家”盧爾的名聲比“賢人”還大,但是在當時“賢人”索利特是比盧爾更加著名的人。
在人生的年輕時候,盧爾一直在當官,根據《地域文化與族群的分野》中序言的說法,盧爾當過議員和駐拉文蒂卡的外交代表,此後在本土負責外交事務,但是後來他認為閒散的官員生涯太過無聊,沒法體現他的價值,所以就在五十多歲的時候辭去了官職。
就現如今所擁有的資料來看,可以肯定盧爾是當過議員和外交代表,但是盧爾當的議員,很早就在換屆中被撤換,而從盧爾被撤換以後的職務與歲數來判斷,並不是榮歸故里的養老職務,更像是被打落髮配的職務。
並且盧爾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只有這兩個職務可以確定,其他職務並沒有明顯資料證明,那個人就是他。
因此現在學術界的普遍看法是認為,盧爾在被撤換掉議員席位以後,就得不到重用,因此他在五十多歲時自己告辭離開,而並非其序言自稱的“沒法體現他的價值”。
在序言中他還說,他修身養性了幾年,從1663年開始撰寫這一步千古名著。由於資料匱乏,這一點只能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沒人能去提供其他的建議。
如果以1663年開始算起,盧爾為了寫這本《地域文化與族群的分野》,一共花費了23年,直到1686年盧爾才將此書正式出版,在出版以後過了6年,盧爾就去世了。
盧爾去世時間是很肯定的,因為在他去世以後,他的兒子“賢人”索利特為他在卡塔拉學院修建了雕像,上面標明瞭他的生卒年與索利特的悼詞。
不過可惜的是,這座具有歷史價值的雕像,在後來的波旁的海戰爭中被波利摧毀,因此後人無緣看到。唯一值得慶幸的一點,就是許多去卡塔拉學院瀏覽的古人,都有對雕像的記載,上面確實刻著“生卒年:1610年——1692年”
回到《地域文化與族群的分野》,先說第一部分,總序。
總序是非常有價值的,頭一段感謝海神恩典的悼詞,可以讓我們看到16世紀時北波烏圖人是如何祈禱的,為後世提供了論證。至於本書意義這一部分,則可以略過。
而盧爾對其生平的介紹也非常值得一看,可以讓人浮光掠影的瞭解到那個時代貴族的生平,並且這也是後世研究“賢人”索利特早年經歷的重要資料,還有些研究波旁解體的學者,也會從這裡引用一些資料。
第二部分是地域文化與族群的分野,講述作者本人的看法。這一部分許多的論點在現在看來已經明顯是錯誤的,是反動的,是路線不明的,但是在當時卻促進了那個時代的學者思考這一方面的內容。
“北波烏圖人、波旁人、波利人、南波烏圖人、波康人、波特盧人、波埃米人,是如何從古波旁人中分離出來的?他們是如何從古波旁人原有的一個地域文化,演變為一個獨立的族群的?地域文化與族群之間的分野又應該在哪裡?”
在這一部分中,對後世貢獻最大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提出了“地域文化與族群的分野界限在哪裡”的問題,這個問題到如今仍然還在撕逼,有說全世界族群大團結的,有說族群分那麼多純屬傻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