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胡亥後,咸陽城中已經再沒有任何能夠阻礙趙高稱王的羈絆了。現如今,讓趙高唯一感到擔心的,只剩下手握二十餘萬大軍的上將軍章邯。
如今秦趙兩軍相持在函谷關一線,章邯自是無暇西顧,可等到趙軍退軍之時,自己遠非章邯敵手,卻又該如何是好?為了能夠順利登基,趙高於是秘密派使者前往趙括軍中,希望能與趙軍前後夾擊,共殲章邯。事後,趙國承認趙高為秦王,兩國從此修好,永不動刀兵。
讀過趙高的密信,趙括當即讓人安排使者暫且在營中安歇,然後將軍中將領盡數召集到了幕府大帳,待諸將傳閱過密信後,趙括開門見山道:“諸位以為當如何回覆趙高?”
副將司馬尚率先拱手言道:“章邯連勝我軍兩陣,士氣正盛。末將以為不如便應趙高之請,承認其秦王之位,相約前後夾擊,一舉殲滅章邯刑徒軍。”滅秦之戰是為趙國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戰,為確保萬無一失,趙括此番特意從雲中大營調來了司馬尚。
大將周勃聽罷連連搖頭道:“此事關係重大,非吾等所能決之,還須上奏大王,請大王定奪!”滅楚之後,韓信因功被趙王嘉拜為上將軍,淮陰君,與趙括平起平坐。此後,韓信便在劉邦的授意下,將大批聽命於劉邦的將領相繼安插進了趙軍中,只說如今趙括帳下的二十一員大將,就有周勃、彭越、灌嬰等十二人出自劉邦門下。
“周將軍言之有理!請上將軍斟酌!”滅秦煌煌大功,豈能讓趙括獨吞?周勃話音剛落,彭越等人就不約而同地附和了起來。
“萬萬不可!《孫子》雲,君命有所不受也!邯鄲往返至少半月有餘,時機稍縱即逝,錯過今日必悔之晚矣!”司馬尚當即表示了反對。
“司馬尚!汝越俎代庖,擅許秦王於趙高,究竟是何居心?”周勃亦不甘示弱道。
司馬尚一聽頓時就急了,他霍然起身虎吼道:“老夫為將數十年,忠心耿耿天地可鑑!許諾趙高不過權宜之策,待章邯覆沒,我大軍自可揮師西進,直取咸陽也!”
“諸位不必再爭!咸陽局勢撲朔迷離,大軍不可妄動!且將趙高書信送至關前,交予章邯,同時回覆趙高,允其所請!我等靜觀其變即可。”趙括擺手打斷了眾人的爭論,然後一字一句慢慢地說道。
司馬尚等來自九原邊軍的將領當即抱拳道:“末將遵命!”而其餘諸將則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過了片刻方才勉強地拱了拱手……
使者很快就帶著趙括的覆信回到了咸陽,欣喜之餘,趙高立刻召叢集臣,宣佈了自己嬴氏王族後裔的身份。群臣雖心存疑慮,但卻仍舊爭先恐後地匍首表示了恭賀,任誰也不敢提出絲毫的非議之辭。群臣的恭維讓趙高有些飄飄然了,他於是當殿冊封趙成為丞相兼領上將軍,並將即位大典的日期定在了三日之後。
朝會堪堪散去,趙高便驅車徑直趕往了太廟。他決定在此沐浴齋戒三日,以示虔誠。
就在趙高進入太廟的同時,咸陽城中僅存的嬴姓公子子嬰也隨即展開了行動。
子嬰趁著趙高黨羽忙於籌備即位大典,無暇顧及其他的空隙,連夜派人潛出咸陽,敦請上將軍章邯即刻擁兵入朝問政。與此同時,子嬰又讓兩個兒子在城中秘密招募劍客死士,以備不時之需。
子嬰是嬴政的族弟,當初趙高屠殺嬴氏王族時,子嬰正巧被扶蘇派往隴西巡視未歸,從而逃過一劫。事後趙高雖也曾欲圖將子嬰除之而後快,但他轉念一想,子嬰自從回到咸陽,一直是深居簡出,不問任何政事;再者經過幾番殺戮,嬴氏王族已被自己幾近斬絕,此時若殺了嬴子嬰,自己就將徹底背上絕王族後的千古惡名!為了減少登基時的阻力,趙高只得無可奈何地選擇放過了子嬰。
入夜時分,子嬰悄悄帶著兩個兒子及心腹宦官韓談來到了府邸庭院深處的一間石砌密室中。望著眼前忽明忽暗的燭火,子嬰憂心忡忡地說道:“傳聞趙高遣使密會趙括,若雙方一旦達成約定,章邯回軍,必遭前後夾擊!我意,函谷關大軍不能再動,即刻快馬召回使者,再做他謀!”雖然知道一旦趙高成為秦王,將來要殺他便是千難萬難了,但子嬰仍不願意鋌而走險,畢竟章邯的刑徒軍已是秦國在關中的最後軍隊了。
“父親!何須章邯?兒現有義士三百,今夜即可殺入太廟,誅殺奸賊!”說話的是子嬰的長子嬴恆。
“趙高權傾朝野,爪牙甚多,少公子萬不可魯莽行事!”韓談連忙低聲提醒了一句。
“那汝且說該當如何?”嬴恆心有不甘地反問道。
“在下愚見,趙軍斷不會出兵相助。”韓談抬頭瞥了眼子嬰父子三人困惑的眼神,然後繼續說道,“趙括顧忌趙高惡名,勢必躊躇不決!此時只須章邯率千鐵騎入城,便可出其不意,一擊制勝!章邯乃久戰老將,此理又豈能不明?公子且放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