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中國和未來科技公司的聯合艦隊已經成功改變了穀神星的原有軌道,現在,穀神星正向太陽系內環飛來,預計在2023年10月10日13點22分15秒,穀神星會與火星發生碰撞,碰撞機率100%。”
這個訊息瞬間引爆了世界。
雖然在超級計算機的模擬中,這顆94.3億億噸的矮行星的確被撬動了,但那畢竟只是模擬,人們還存著一絲懷疑。
此時,懷疑盡消,人們只能豎起大拇指,說一聲贊!
當然,質疑和擔憂的聲音依然存在,有人認為,太空的環境充滿了變數,複雜程度超過地球何止千萬倍,而人類對太空又缺乏足夠的瞭解,計算機得出的結果,真的可靠嗎?
萬一,計算結果有誤差,穀神星與火星擦肩而過,然後撞上了地球呢?或者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直接墜入太陽,導致太陽耀斑噴發呢?
就算穀神星真的與火星相撞,會不會由此改變火星軌道,從而導致地球軌道也發生改變,進而破壞太陽系的脆弱平衡,讓太陽系垮掉呢?
類似的言論有不少,總之就是地球恐遭滅頂之災,太陽系或將崩潰,人類要徹底玩完了。
這些言論多少有點危言聳聽的成分,但是很多人都有“末日情節”,對這種末日預言特別關注,因此,這些負面言論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了瘋狂的傳播,讓很多人感到由衷的恐懼,萬一是真的呢?
面對這些質疑,張偉站了出來,接受了媒體採訪。
張偉說道,“這次火星改造計劃,由我和來自全球各地的2500名頂尖科學家主導,我們將太陽系內已探明的每一個直徑3米以上的天體都納入了考慮範圍,對這些天體的執行軌道、引力等各種因素進行了詳細計算,這些資料足足有1600萬項,然後,我們用60臺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模擬,穀神星的每一點細微變化,會對地球、火星以及太陽系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都在模擬中有所體現。
所以,我和參與了火星改造計劃的2500名科學家,都可以保證,本次行動是安全的,沒有一點誤差!其實大家也可以想一想,我和這些科學家也居住在地球上,不會冒著地球毀滅的風險,來強行推動火星改造計劃。”
“如果還有人不放心,可以回憶一下電磁軌道炮的威力,一艘‘未來號’宇宙飛船上的電磁炮就可以摧毀一顆彗星,現在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盯著穀神星,這支艦隊是不會看著穀神星威脅到人類的。”
“至於太陽系會垮掉?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太陽系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脆弱,穀神星的質量相對於太陽系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所能引起的變化同樣微不足道……”
在採訪過程中,張偉還讓北斗在公司官網上公佈了一部分資料資料、資料模型、模擬結果等。
在媒體報道了對張偉的採訪後,人們終於放下了心中的擔憂,很多人看不懂那些資料資料,但是他們願意相信張偉,這就是張偉現在的影響力,他的一句話,哪怕是錯誤的,也會被無數人奉為真理,並進行再三的研究、解讀,這就是身份地位所帶來的話語權。
穀神星的相關新聞的熱度並沒有持續多久,只過了兩三天時間,就被人們所淡忘了,因為當今的大新聞實在是太多了,中國隔幾天就吞併一個國家,亞美利加聯邦的組建正進行的如火如荼,歐洲聯邦、非洲聯邦、阿拉伯聯邦等新聞也是接連不斷,讓許多人不知所措,但是又不得不關注,因為這些事情與他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至於世界各國,他們則被中國在這次撬動穀神星的行動中所展露出的實力所刺激到了,在從本國的科學家那裡得知穀神星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後,就把這件事放在了一邊,再度加快了組建聯邦的步伐。他們要迅速整合資源,快馬加鞭的追趕中國!
……
2023年5月17日。
龐大的小行星帶中,667艘宇宙飛船緊緊的飛在穀神星前面,不過,所有飛船的速度和方向都是和穀神星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說飛船與穀神星保持著相對靜止的狀態,並沒有對穀神星施加拉扯力。另外,穀神星上的1000個核聚變推進裝置此時也關閉了,它此時完全是靠著太陽和其他天體的引力,不斷向太陽系內環飛去。
“重新計算穀神星的軌道,以及與火星碰撞的機率。”
一艘“天工Ⅱ代”宇宙飛船內,楊銳對人工智慧下達了命令。
雖然在之前的計算結果中,穀神星與火星的碰撞機率是100%,但是他不敢有絲毫大意,基本上每過一個小時便會吩咐人工智慧根據最新資料計算一次,在穀神星與火星碰撞前,這個工作一直要做下去,確保不會有任何的差錯,否則不但火星改造計劃受到重大挫折,地球也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指揮官閣下,穀神星依然在按照上一次計算得出的軌道執行,與火星的碰撞機率是100%。碰撞發生時,穀神星的速度以及撞擊角度也符合要求。”
聽到人工智慧給出的答案,楊銳點了點頭,隨後向所有飛船下達了命令,“2號飛船,3號飛船,7號飛船……317號飛船……脫離艦隊。”
這個命令其實是月球指揮中心傳達給他的,因為計劃進行得很順利,艦隊接下來只需要在穀神星的軌道出現了偏差時,對穀神星的軌道進行細微調整,不再需要這麼多飛船了。接下來,將有300艘飛船脫離艦隊,在小行星帶內捕捉其他小行星,或者運回地球,或者送到火星。
命令下達後不久,300艘宇宙飛船便脫離了艦隊,噴射著熾白的尾焰,分成了一支支編隊,尋找各自的目標。
“啟動3D掃描裝置,搜尋附近的小行星。【愛↑去△小↓說△網 Qu 】”
“啟動小行星光譜分析儀……”
每一支編隊裡,都響起了宇航員興奮的聲音,接下來,他們就要開啟尋寶之旅了。沒錯,就是尋寶。根據未來科技公司的宇宙飛船之前的探測,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富含碳值的C型小行星,此類小行星佔總數的75%以上。
第二類是含矽的S型小行星,此類小行星佔總數的17%,光譜顯示其表面含有矽酸鹽與一些金屬,但碳質化合物的成分不明顯。這表明它們與原始太陽系的成分有顯著區別,可能由於太陽系早期的熔解機制,導致分化的結果。
第三類是總數約佔10%的M型小行星,它們的光譜中含有類似鐵鎳的譜線,顯白色或輕微的紅色,型小行星推測是由核心以鐵鎳為主母體經過毀滅性撞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