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守應沒有回答,但是他的樣子已經出賣了他。
“很簡單的,只需要配合我們,把邊關拿下來,那麼您至少可以成為福建總督,主管福建的軍務。若是您可以配合我們奪下南直隸,那麼在我大順進行大規模整改之後,您將成為軍部部長,主管天下兵事與陛下平起平坐。”宋獻策給出了自己的籌碼。
“聽起來卻是挺誘人的,但你家的皇帝,就願意別人和他分權?”馬守應諷刺道。
“閣下應該知道,大明也好,共和國也好,都採用新型的政體。透過這種改革,他們不僅沒有喪失對兵權的掌控,甚至更有效的控制了兵權。最重要的是,在這種政體的推動下,兩者的實力也在不斷的進步。我們陛下不是因循守舊之人,既然是好東西,他沒有理由不拿來用。故而,在拿下南直隸之後,我們也會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宋獻策笑道。
“可照你那麼說,我豈非成了光桿司令,就算得到了那什麼軍部部長的職位,對我有什麼好處?”馬守應不幹了。
“第一,就是封爵,您將被封為開國侯,這在我們的勢力裡,也是第一無二的存在,倍享尊榮;第二,我們組建的商會,您將免費獲得15%的利潤。別小看數量少,要知道我們的商會每年都會有數十萬兩的收入;第三,軍部部長,您將處於軍事的最高位,全國的軍隊都是您的部下,您也可以直接以這個身份,加入到國會的討論之中;第四,您根本不必擔心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想想吧,比如那想要把你處之而後快的大明,比起聯合起來把你趕走的大魏和大西,比起你不屑或者也看不起你的共和國,我大順是你最佳的助力,也是你後半身最佳的依靠。”宋獻策給出了條件。
“為什麼,不是一方鎮守,或者裂土封王?”馬守應試著問了句。
“封王什麼的,已經不再是主流,或許可以封為公爵,但封王卻是再也不可能會有的。你環視一下四周,哪怕是張獻忠那廝,不也沒有把自己的幾個義子封為王嗎?再看看共和國,幾個兄弟兒子,沒有一個封王的。又或者我們大順,封王者也是從來沒有。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誰也改變不了。再說,舒舒服服的享受無上權力,以及擔驚受怕的為了自保而渾渾噩噩過一輩子,不知道您更喜歡哪個?就算到時候我們封你為南京王,到時候的你,環顧四周,難道就沒有一點危機感,一點寂寞感?”宋獻策似乎是吃定了馬守應。
馬守應不語,實際上他也知道,當今世界上,封王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又如同宋獻策所言,就算自己封為什麼南京王或者別的什麼王,有了絕對的軍事政治能力。但到了那個高度,還有誰能夠接受他?繼續封王,那為什麼本土那些為他們打江山的老將就沒有封王的?若是不封王,誰能保證他的忠誠?
幾乎不需要考慮,都知道這年頭所謂的封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敗筆。
其實進一步說,在馬守應的心裡,這些年顛沛流離,他也有點累了。若是真的可以舒舒服服過後半輩子,而且不需要擔心被人秋後算賬的話,那麼宋獻策的提議,也未必不能夠接受。
剩下的,無非是討價還價的問題,誰都知道,宋獻策給出的條件,未必是最終的條件。
雙方就這樣討論了半天,從一開始的針鋒相對,到後面的和和氣氣,到最後,就是稱兄道弟,顯然是達成了協議。
就這樣,馬守應潛伏在了大吳國,小心翼翼的往上爬。終於,在討伐魏國結束之後,他被調了回去,因為表現出色,而且這兩年給上面‘進貢’得也多,終於成為了第一道防線的守將。官職也從參將變成了總兵,好歹也算是一方重將。
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守應反了,帶著新招募並且已經訓練成軍的五萬大軍,憑藉著這些年小心翼翼探聽到了各地守備情況,順利的帶著大順軍一路北上,幾乎是沒有給大魏和大明一點反應的餘地,就把主要地盤都給佔了過去,最後更是配合大順,一起奪下了南京城。
大順朝第一時間宣佈改革,憑藉著這幾年的積攢,培養出了一批合格的公務員,以他們為主,召開第二次公務員開始,並且大刀闊斧的,學**明和共和國進行政治和軍事改革。
馬守應,如同李自成答應他的,成為了軍部部長。看似明升實降,實則權力依然還是有的,而且還得到了25%的商會股權,成為了第二大股東不說,甚至還讓自己的兒子和李自成的女兒訂了親。
至於大順為什麼改革,或許他也意識到了,如今再不改革,就要捱打的局面。眼看大西被共和國所滅,大魏也打得艱難無比甚至戰後還立刻進行了改革,他也意識到,自己再不改革,只怕就要被大魏或者大明給吞併。更別說,南邊的海南島,以及東邊的臺灣島,此刻還是共和國的地盤,他們若是登陸作戰呢?
大順不得不改革,李自成也不得不放棄一部分的權力。
新的大順朝廷最終是建立了,首都定在了南京城這個昔日的南方都城,多個朝代的國都。
改革熱火朝天的進行,但是,他還是忽略了一件事情,他改革得太晚了!
大明,似乎已經把下一個目標,放在了新生的大順朝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