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聽完曾輝的話,站在原地,腦海裡瘋狂運轉起來。
她開始聯絡起來患者的症狀體徵,以及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
這一番思考下來!
張娟頓時感覺腦海裡思路瞬間通透了起來!
對啊……
這樣一來,所有的問題,全都解釋通了。
腦梗的確會出現那些面部的一些表現,比如嘴角流涎,言語不利的。
但是……
這種單純以面部、口部症狀為主的表現,腦梗死卻極為少見。
患者有腦梗死的既往史,而且查頭顱CT,裡面的確是有梗死病灶的。
CT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判斷梗死的時間長短的。
這一點,頭顱核磁MRI可能會看的相對清楚一點,若是有2448小時的急性腦梗死,能判斷一些。
可當初入院檢查的時候,已經超出了48小時,所以這樣一來,大家都就習慣性的先入為主,把患者的診斷定型為了腦梗死。
而且因為長期的高血壓、腦梗死、既往還有阿茲海默症,所以患者的感知能力很差。
這就導致了醫生診斷疾病的時候,出現一種慣性思維。
慣性思維是十分可怕的東西。
外加上顳頜關節脫位本來就極為少見,哪怕出現了,患者也有主觀症狀。
但偏偏,臨床中各種各樣的巧合實在是讓人錯不計費。
這種顳頜關節脫位的患者,偏偏感知能力差,自己本人都不太清楚。
這直接導致大家在診療過程中,忽視了這樣一個環節。
畢竟,你讓腦血管病的醫生看顳頜關節脫位,無疑是為難他們。
就如同你讓一個個扛著刀槍棍棒鑽頭宛若打鋼筋的一群糙漢去搞神經外科。
這不是為難人的嘛!
總不能真的把頭顱當成骨頭去處理吧?
張娟面色興奮的看著曾輝:“曾主任,您可真的太厲害了!”
“很有可能是這樣的!”
“這一趟會診,可真的是來值了。”
而曾輝擺了擺手,笑了笑拉著陳恭說道:
“你這可就謝錯人了。”
“是小陳發現了患者臉上存在異樣,然後進行了檢查。”
“說實話,我根本沒有留意到患者面部的特徵以及變化。”
曾輝的話讓張娟看向陳恭。
而一旁老人的女兒也連忙走了過來說道:
“沒錯!”
“我證明。”
“是這個小大夫發現了我爸爸臉上有些不對勁兒。”
“然後檢查出來的。”
張娟看向陳恭,有些驚訝的說了句:“這可真的是太巧了!”
“說實話,若是沒有這個發現,我還真的想不到是齧合關節脫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