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李衛公這才剛剛經歷過程三郎那小子的折騰,好不容易才經過休息稍稍恢復點精氣神。
不樂意誇那個罪魁禍首給自己找不痛快,這也沒毛病。
李世民努力地抿緊自己的嘴巴,控制住自己,不能笑,大唐皇帝陛下應該有自己的尺度。
努力了咳嗽了好幾聲之後,李世民這才控制住情緒,緩緩地沉聲言道。
“李老愛卿,如今我們大軍意欲繼續征伐高句麗,可是這裡,足足有十萬戰俘,這個數目……”
“倘若大軍移師他處,朕頗有些擔憂這些戰俘,會不會乘機作亂。”
李靖看向了陛下,卻沒有開口,因為之前,陛下已經跟那馬周等一干文臣滴滴咕咕老半天了。
怕是陛下這會子應該不是問策於自己,而應當是在告訴自己他的決策,然後想聽一聽自己有什麼建議。
“朕思來想去,覺得留誰都不太放心,不過後來,總算是有了一個人選……”
說到了這,看到陛下的表情變化,李靖的老臉頓時一黑,翻了半天眼皮沒能等到下文,終於按捺不住問出口。
“陛下說的該不會是程三郎吧?”
“不錯,正是此子。”李世民微微頷首之後答道。
李靖撫著長鬚,沉吟了一會之後,露出了一個甚是古怪的表情。
“老臣不得不承認,陛下的確是下了一招妙棋。”
“哦?何以見得。”李世民兩眼一眯,美滋滋地咧了咧嘴,很想聽聽這位大唐軍神口中吐出夸人的話來。
“程三郎莫要瞧他平時裡不著調,但他自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略,只要交託給他的事情,他總能夠出乎預料的達成想要的目的。”
“……不過嘛,至於他行事的過程,呵呵……”
#####
這一聲呵呵,明顯就是從李靖的牙縫縫中生生給擠出來的。
就像他李某人,告訴程三郎,讓他帶領那五百火槍騎兵在外圍,保全自己之餘,牽制一下那七八萬高句麗兵馬。
結果他怎麼做的?生生從一個不論是在李靖,又或者是高延壽看來,都頂天也就是個不起眼的匪兵甲乙丙級別地群眾演員。
成功的壓制了大唐軍神以及過萬武賁,還有那七八萬的高句麗兵馬閃耀登場,成為這一出大戲中最亮眼的那個崽。
重要的是,程三郎之前的各種流言蜚語,得益於那大唐漢唐商行那遍佈大唐以及周邊諸國的商鋪。
以及缺乏通俗消遣類文學作品這種精神食糧的時代,程三郎系列演義叢書獲得了國內外的看客、聽者的一致好評。
所以,許多的高句麗人都對此有所耳聞,可是大夥都覺得也就是吹牛逼,沒把他當真。
可是當這一回,親自經歷,活生生地感受了一把程三郎的可怕與邪惡之後。
這七八萬降卒們已然無比確定的相信,關於程三郎的那些傳奇故事可不僅僅只是春秋筆法,而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