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二哥,要不是二哥你教了小弟,小弟又怎麼能憑著才學去賺好處。”
“你小子……怎麼,還想學?”
陳五郎滿臉洋洋得意地道。
“當然了,我可是跟小夥伴們約好了,等到明日,誰給我好處,我就再教誰三十句。”
“行吧,來來來,我念,你自己抄……”陳二郎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開始搖頭晃腦的背誦。
而陳五郎則在認真地抄錄起來。
國子監裡邊,亦有幾位學生,也拿到了類似的手抄本,很是洋洋得意地顯擺著這篇難得的文章。
“莫要小瞧這《三字經》,顧某越是研讀,越加的發現,他這短短不過千餘字的文章立意高遠,且其中的數十個故事。
……不論是孟母三遷,黃香溫席,孔融讓梨,哪一個不是咱們那些師者長輩們說過的經典故事……”
“好厲害,如此簡練之極的文字,偏偏還能夠講述如此之多的大道理,必定是哪位博學鴻儒之作。”
“是啊,反正我覺得咱們太學的博士,怕也沒這能耐。”
“對了學長,你這文章,是從哪抄錄來的?”
“我這是抄錄了我表兄的,我問過我表兄,表兄他也不知,他是從一位執友那裡抄來的……”
#####
孔穎達愣愣地看著手中的紙張,上面抄錄著不少《三字經》的內容。
這是他無意中聽到了街邊的市井百姓家的小娃娃念唱出來的《三字經》。
當時可真把他驚得不輕,親自下車去詢問那小娃娃。
才知道,如今長安城中,這類似童謠兒歌般的《三字經》已經傳揚了不少日子。
之後,便開始讓人去收羅這《三字經》的內容,直到如今,終於收羅得到了全文。
乾瘦的臉上,滿滿地都是嫉妒和陰沉之色。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認,以自己之才,想要創作了《三字經》這樣的作品。
若是給他足夠的時間,仔細地推敲揣摩。也不是搞不出來,但是,他孔某人卻怎麼也沒想到過去這麼弄。
結果現在,這《三字經》一出,街邊不識字的稚童都能夠玩著遊戲,朗朗上口地在那裡念唱出來。
孔穎達將《三字經》與現如今專門給學童啟蒙的《千字文》反覆對比之後,不得不承認。
《三字經》更加的通俗易懂,而且字句簡單,又還朗朗上口,而且裡邊大量的故事都有著啟迪人心的作用。
絕對要比《千字文》更加的適用於學童開蒙,可以說,若是讓天下讀書人共推的話,這堪堪問世沒有多久的《三字經》,必定會成為眾望所歸的開蒙之書。
書房門外,管事孔知書悄然地步入了書房之中,朝著孔穎達一禮之後,侍立於一旁。
孔疑達抬起了頭來,“打聽出來了沒有?”
“老爺,小人經過了多番的打探,卻一直沒有頭緒。許多人都是相互傳播,都覺得應該是一位了不得的博學鴻儒弄出來的。”
“可是,就怎麼找也打探不到那《三字經》的源頭,還有其創作者……”
“……”
:。: